城中村改造和小城镇环境整治是杭州打造城市国际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补齐的短板。
目前,杭州市城中村改造进入攻坚阶段,在原来脏乱差的城中村拆除之后,市民看到的城市新面貌会是什么样子?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规划局举行了“一区一规划”编制成果交流会,与会专家就如何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因地制宜,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进行了点评。
“一区一规划”需注重历史文化的挖掘,做到建设与保护和谐统一
马时雍(原杭州市副市长)
城中村改造“一区一规划”要遵循和服从杭州市总体规划,由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经进入修编阶段,因此这次“一区一规划”除了市里已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三公”项目以及农居安置用地外,对其他用地性质,拟采取“留白”(发展备用地)形式处理比较好,避免匆忙上项目,发生二次三次拆迁。
我特别要强调一下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此次改造的178个城中村,大多历史悠久,每个村都有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城中村改造规划必须强调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可以考虑在公共绿地上以一块碑文、一处碑墙、一口古井、一座亭阁、一组雕塑等形式来保留古迹、体现历史。每个村都应该竖立一块碑记来展示其发展历史,有的村可能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或特别的民风习俗,也应该用一定的形式来表现,让人们“记住乡愁”。另外,这次城中村改造后,要把村名作为地名保留下来,对历史有个交待,村名和地名实际上也是历史文化的标志。
这次城中村改造要在建筑、街区、邻里、文化这几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将城中村建成“建筑有特色、街区可漫步、文化有积淀、邻里有交流”的城市新社区。
“一区一规划”需切实做好城市设计的引导,重视建筑风貌保护
陈桂秋(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此次城中村“一区一规划”方案中不仅要解决好“三公”设施、安置、10%留用地的落地问题,也要做好各区城中村腾出土地重点区块的城市设计,对城市空间形态要有系统的把握。村庄改造重建方案多以高层建筑为主,除了关注开发强度和资金平衡以外,更要关注建筑高度与周边城市空间形态的协调;要对拆除重建的城中村改造与周边景观影响作必要的评估,对建筑高度进行合理的引导,严格控制好建筑高度,防止出现过多的高层住宅群;要注重城中村改造对城市景观风貌影响的分析、评估,在对城中村改造后形成的景观风貌加大管控力度。
对于高强度开发建设区块,首先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要借助城中村改造拆出的地块,加快打通断头路,增加道路网密度。交通问题解决不了的地块应暂缓开发。
“一区一规划”需切实落实好区域统筹,确保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叶水林(原杭州市规划局副局长)
此次主城区城中村改造方案各有特点。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滨江区是城中村改造大户,且以拆除重建为主,改造的基本思路抓住了“三公”设施和用地平衡,抓住了产城融合的实现。
下城区的“三村连片改造”及“四村连片改造”,区域联动改造模式是其一大特点。但下城拆除重建后新建8个新型产业园,产业园过多,能否长久,应有可行性研究分析,避免历史上几轮“产业园”的经验教训。
对原已改造过的城中村再进行二次、三次改造,应确定一些原则,如在城中村改造中拆整出的土地,应优先确保“三公”用地,即公共服务、公用设施、公共空间的等用地要求,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改善百姓生活品质,同时便于各区统一实施。此外,如何加强从市级层面的综合性、全局性审核,把控各区城中村改造,应予研究。
“一区一规划”需切实算好四个“一本账”
汤海孺(杭州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此次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一区一规划”需要算清几笔账:
一要算好用地一本账:涉及本次城中村改造的实际用地多少?其中用于安置、留用地、三公、出让土地多少,需要有一张用地平衡表。
二要算好配套一本账:控规在城中村用地上需配套的设施要求,本次“一区一规划”深入研究之后需改变或增加的配套设施,都要有一本账。
三要算好规划一本账:本次规划与现有控规对比,最终有没有突破控规?如果有突破,在哪些方面突破,突破的原因及必要性要说清楚。
四要算好成本一本账:在此次“一区一规划”中,要对资金平衡进行统一测算。
在算账的同时,建议各区政府在城中村拆出用地中,安排一部分用来建造外来务工人员公租房以实现各区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一区一规划”编制,切实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黄文柳(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城中村拆除后的土地,是我市下一步发展难得的资源,必须慎重对待,要从规划引领的角度,从城市综合交通、轨道、城市设计、文化保护规划等城市专项规划的角度提出必须控制的要求,解决各区实际的近在眉睫的问题,对梳理后的开发用地提出发展引导性建议。对安置区的配套设施差异性、外来人口的安置、电瓶车的处理等地区特殊性,提出配套建议,对产业升级、业态调整提出建议。城中村改造“一区一规划”可从三个层级来落实:
第一层级:针对村拆迁、改造带来的安置,就业,10%留用地等,明确落地的地块和指标,开发强度变化要综合城市功能定位、交通支撑、城市设计等综合条件。要考虑公租房等要求。
第二层级:针对城市片区中基础设施建设要求,以当前片区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依据现控规提出应建设的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
第三层级:应针对拆改后的可发展土地提出规划的要求和发展建议,要明确战略发展的预留土地,如轨道交通、文化保护等。
总结城中村改造经验,利用大数据,提升“三公”设施规划和建设水平
张建强(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
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各区、各村情况不同、方法也有区别,应结合各区发展阶段,找到各区存在的问题,并在本次规划中予以解决。因此,大数据分析极为重要,可以从产权、产业现状、交通方式、村民安置、10%留用地、区域“公共服务、公用设施、公共空间”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要以城中村改造中“回头看村”为实例,分析杭州城中村改造历程,为下一步城中村改造提供经验。如10%留用地结合各区产业、设施配套统筹考虑,集中设置提升品质是其方向,利于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和发展平台。不仅要对新的“公共服务、公用设施、公共空间”落实用地,更要对现状“三公”设施提升规模和品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