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社会捐赠稳步增长,据腾讯公益的调查报告显示,浙江省累计捐款的总金额和总人次均排名全国第四。
一组数据可以表现浙江人的爱心:2016年度仅慈善总会系统接收捐赠款物达20亿元,民政系统接收的社会捐赠款物约为0.67亿元,全省志愿服务小时折算价值为2.1亿元,全省彩票销售总量达到151.3亿元,筹集彩票公益金43.3亿元。
昨天是《慈善法》实施一周年,浙江省民政厅发布了2016—2017浙江慈善事业状况评估与分析报告,并公布浙江省十大慈善热点事件。
自从《慈善法》颁布实施,浙江马不停蹄开展“慈善组织”身份认定,截至2017年8月25日,全省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中认定为慈善组织有91家,登记为慈善组织的20家,总计111家,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31家,居全国第5位。同时,民政部门专门开展募款领域的违规执法,如张成良“小马云”事件,这是《慈善法》规定的“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和个人不得开展公开募捐”后全省首个执法案例。
2016—2017年,浙江慈善事业呈现哪些特色?其中,我省高校基金会接收校友捐赠表现抢眼,2017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百强榜上,我省共有10所高校上榜,其中浙江大学获得捐赠7.66亿元,位列第8位。
浙江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沃土,互联网慈善生态正在形成,由此带来的慈善发展模式、形态、路径也在不断产生新变化。例如,《慈善法》实施以来,有3.2亿淘宝买家参与了超48.1亿次的公益行动,募集了2.44亿元的公益善款,超5000万人次参与捐赠。
浙企在慈善中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为确保企业公益慈善的可持续和专业化,浙江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融合明显。我省在395家(2017年3月数据)上市公司的引领下,各类企业继续加大在企业社会责任(CSR)方面的投入,我省556家基金会(2017年8月25日数据)中,与企业相关的基金会达220余家。企业开始探索同NGO组织合作的项目化运作机制。
未来,传统的、施予为主的个体慈善行为将日益转变为以组织化和制度化为特征的公众参与行为。
科技改变民间参与公益的便利性和积极性,形成了“指尖公益”网络慈善的巨大洪流,随着科技和公益的进一步融合,“善生活”正在崛起。如阿里“行走捐”和微信“益行家”将健身和公益相结合,借助朋友圈等传播平台,推动公益慈善成为全民文化。而志愿者反哺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民众参与公益的热情。
这些都将推动全社会公益慈善文化的形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