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杭州举行了第三届数字阅读大会,发布的《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已达120亿元,作为IP来源的文学、网络文学和其他版权对应的市场规模达到150亿级别,而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视频内容产业蕴含的商业价值则逼近千亿级别。
而近日,影视传媒公司一壹传媒集团宣布成立“IP版权银行”,这被视为“IP争夺战”的信号,一时间,原本火热的IP行业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移动阅读市场如何一步步走向规范化,行业内的企业又该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网文新手月入仅千元 能写成“大IP”的只有极少数
一天的课程结束,在食堂吃完饭回到寝室,声沙(笔名)开始写文章,一般一口气写三四个小时,如果状态不好,就可能要熬夜了,直到完成当天任务量。
声沙是浙江工商大学的一名在校生,也是中文在线、17K女生网的签约作者。声沙告诉记者:“现在学校课程压力不是很大,空闲的时候写点小说,可以赚点生活费。”
作为一个网络文学入行不久的写手,她的稿酬支付标准并不高。“每天不间断地写的话,一个月收入可以有5位数。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每个月平均到手就几千块钱。”
在声沙的眼中,虽然是平台的签约作家,但是她和平台的关系更类似于兼职,稿费需要交将近10%的税。“折算下来,我的稿子目前大概就千字10-20元的水平。收入构成就是基本稿费+订阅分成。”声沙介绍,“但是很多有点名气的作者的收入就非常高了。”当前网络文学领域写手月收入稳定在6万以上的只有极少数,近90%的写手却只能拿到四位数的月薪。
杭州掌维科技是本土移动阅读领域起步相对较早的企业,董事长张子钢表示,在网络文学作者这个群体当中,收入差距大的现象一直存在。专注文创行业投资的杭州文创网商投资经理陈颖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网络文学领域,赚得多的是少数知名作家。
“大IP”背后隐藏亿元产业链 IP版权改编成为“富矿”
对于平台而言,付费阅读带来的收益只是“冰山一角”,平台原创的IP版权才是水下的“富矿”。例如,知名IP《三生三世》授权了60多个品牌,周边衍生品销售超过3亿元。因此,动辄过亿的授权费用让很多平台趋之若鹜,创业者和资本不断涌入,竞争趋于白热化。
陈颖说:“现在IP市场可以用暗流涌动来形容,资本异常活跃,许多稍微有点知名度的IP价值都水涨船高。”
张子钢表示,掌维科技始终坚持作品的原创性,“我们所有作家都必须是直签。一次性买断签约作家作品的所有版权,包括电子书、纸质书、简体、繁体、影视改编等等所有形式版权。这可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覆盖,一旦作品火起来,那么后续的IP授权费用收入就很可观了。”
同样的,老牌阅读平台咪咕阅读也视IP为核心,通过平台挖掘IP,进而再借IP的火爆反哺平台,进而形成原创作者、作品开发与孵化的正循环生态。咪咕数媒副总裁陈涤非介绍:“我们有完善的奖励机制,有效保障作者的权益,让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去年咪咕阅读上有一部电子书《女总裁的贴身高手》取得了近6亿点击量的成绩,之后咪咕就联合乐视视频和云端传媒推出了同名的国内首部网剧,同时由咪咕互娱独家定制开发的同名赛车手机游戏也全渠道发行。
哄抢“大IP”容易两败俱伤 差异化竞争才是立足之本
“抢人”如今成为很多阅读平台开发市场的“捷径”,比如,百度开出了“8∶2”的版权收入分成比例,作者可以拿八成;创世中文网以3000元/千字的高稿酬挖来了知名网文作家“猫腻”。
作为掌维科技的投资方,华睿投资的投资经理陈昊认为,所有的在线阅读平台都类似一个“超市”,出售内容和版权,但目前群雄争霸的形势下也存在着隐忧,“如果平台留不住知名的作家,就是一个巨大损失。”
张子钢也坦诚地表示,平台无法控制签约作家在合约期内的生产率或质量,而且,竞争对手可能向签约作家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有利条款。除了尽力留住自己平台上优秀作家以外,如何与对手实现差异化竞争也很重要。
数字阅读及其相关产业的最大隐忧就是同质化,作者作品孵化也好,影游联动也好,最怕的就是竞争最后变成对优质资源的哄抢,大家都为抢大IP而两败俱伤。
所以咪咕阅读在差异化竞争方面也留了后手——人工智能,不断挖掘“人工智能+出版业”的发展机遇,希望用AI重塑阅读新生态。陈涤非透露:“我们正在探讨人工智能对数字阅读产业进程、用户阅读体验,乃至未来阅读生态可能带来的颠覆性改变。”
譬如,咪咕阅读推出“看听结合”功能,运用号称全球最先进的中文语音识别技术,帮助用户解放双眼,陈涤非说:“现在大部分人的时间都是碎片化的,我们推出的这项功能就是想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每一秒时间。”如今,咪咕阅读全站图书都可以使用“看听结合”的功能,还有多种真人声音供选择,以使用户切身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改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