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制图 田兰芳
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习近平
滴水见太阳。
全面深化改革为杭州各类发展主体带来了什么?或许,一位杭商近五年的发展轨迹足以折射——
从最早的为农机做配套开始,今天的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水福已经成为浙江乃至中国民营航空制造业的杰出代表。在这个曾经只有国有企业身影的高端制造业领域,王水福左手结盟国有航空制造业龙头进军大飞机项目,右手携手波音、空客等国际巨头进入其配套体系,让“杭州制造”上天入地。
王永福向世人展示的,不仅是民营企业的智慧和能力,更是杭州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所释放出来的无穷发展活力和澎湃成长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杭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改革决策部署,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心一意谋发展、锐意进取促改革,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推动形成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势头。
五年蹄疾步稳,五年砥砺前行。一个个从无到有的大胆探索,一次次领风气之先的敢于担当,让杭州元素、杭州力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格外引人注目的精彩。
科学谋划 构建政策保障体系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随着“杭改十条”“杭法十条”“双基十条”“城市国际化十条”“信息经济35条”等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一场深刻变革正在钱塘大地迸发。
“杭改十条”作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纲,从杭州实际出发,围绕推进“一基地四中心”、民营经济强市、新型城镇化和美丽杭州、平安杭州、法治杭州等10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了再创10个方面体制机制新优势的改革举措。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注重法治引领、强化制度创新的根本性变革。杭州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续写“杭改十条”姊妹篇,谋划提出了“杭法十条”的“五个走在前列、五个实现新突破”。
为了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支持改革的政策保障体系应运而生——制定出台市委深改领导小组和专项小组的《工作规则》、市委改革办的《工作细则》,形成推进改革落实的制度规范。
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从制度上落实“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敢为”,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形成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良好氛围。
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充分调动和保护全社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改革创新的制度环境。
简政放权 “最多跑一次”再提速
改革有破有立,责任有依有据,权力有收有放。因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杭州人发现,诸如领取营业执照、办理房产证等办事事项,正变得方便无比。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一德多次听取“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汇报并开展专题调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抓改革,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
市委副书记、市长徐立毅曾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份对“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进行实地暗访,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要从“盆景”变成“全景”,要着重在“杭州服务、杭州速度、杭州样本”三个方面一抓到底。
市政府专设“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题组,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及时研究解决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每季度由常务副市长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及时总结各地各部门在改革推进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全力推进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
杭州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创新方法,在商事登记、投资项目审批、民生事项办理、数据共享等环节和领域全力解痛点、疏堵点、破难点,改革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不断提升,为全省乃至全国改革持续输出“杭州经验”、“杭州方案”和“杭州样本”。
目前,杭州有8069项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其中,不动产交易登记跑出了“60分钟办结”的全国最快速度;商事制度改革继“五证合一”做法推向全国后,又通过推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推进数据共享,实现“多证合一、证照联办、一次办结”。
先行先试 探索发展新经验
当前经济正呈现出积极的结构性变化特点:整体经济增速保持稳健较好态势,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速,民间投资显著增长。
结构性变化的背后,是积极主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大逻辑的主要抓手。
杭州行胜于言。去产能方面,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31家,完成“低小散”企业整治874家;去库存方面,新建商品房去化周期下降到8.7个月,其中商品住宅去化周期率下降到5.4个月;去杠杆方面,12月末银行不良贷款率1.82%、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扩围后21.62万户纳税人享受减税政策红利,全年为企业减负460亿元;补短板方面,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增长41.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0.2%。
杭州还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在积极推进国家试点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发展新经验。
以“六体系两平台”为核心的跨境电商综试区杭州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成功实现跨境电商从B2C向B2B拓展,形成“互联网+对外贸易+中国制造”新业态,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发展指数在杭州发布。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出口26.82亿美元,增长4倍以上,拉动杭州外贸出口实现逆势上扬。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十片、多园多点”的空间布局逐步形成,“1+X”政策体系框架初步构建,高新区(滨江)在国家级高新区中创新能力排名仅次于中关村,跻身国内8个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入选中国十大创新生态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杭州未来科技城和阿里巴巴集团成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全市已有众创空间99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总量连续3年居省会城市第一,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11年居省会城市第一。
问题导向 人民群众共享成果
一批事关民生的改革大步推进。
杭州坚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坚持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聚焦体制机制顽疾,找准重点难点突破,着力增强改革举措的针对性。2016年12月23日,燃烧了近60年的杭钢半山钢铁基地已全面关停;初步实现城区污水“零直排”和县(市)全域可游泳,率先成为无钢铁生产企业、无燃煤火电机组、基本无黄标车的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通过制定实施萧山、余杭、富阳与主城区一体化改革政策,从去年起,实现户籍、教育、医疗、社保、公共交通等9大领域实现突破,全面融入主城区。目前,三区相关一体化工作基本完成,养老、医疗、失业、工商、生育保险等将逐步纳入市本级统筹,努力实现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问题,在建管并举、综合施策的前提下,杭州把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大数据综合治堵作为改革重点紧抓不放,推动阿里巴巴等18家企业联盟共建城市“数据大脑”,在全国率先利用大数据开展智慧治堵试点,成为全球首个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公共管理的城市,2016年被评为治堵典范之城。
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医改、养老等问题,不断深化“双下沉、两提升”、智慧医疗,健康医疗信息惠民工程成为全国唯一示范样例;积极探索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成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专家点评
以“最多跑一次”为抓手
促进改革红利释放
周旭霞
杭州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
自浙江省委提出“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蓝图后,杭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以“不达目的不收兵”的决心,把 “最多跑一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主引擎、主战场、主平台和主力军。杭州把群众的评价当作改革成败的关键,紧紧围绕企业和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这一目标,通过集成化、电子化、人性化等有效途径,在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提速增效上下功夫,在方便群众办事上出实招,努力使“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让群众有切实的获得感。
如桐庐县行政服务中心按照业务相关性原则,将办事大厅划分为投资项目服务区、社会事务服务区、商事登记服务区和不动产交易登记联办区等四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综合进件窗口,实行“一窗综合受理、资料内部流转、统一窗口出件”的流水线操作模式。如二手房买卖当事双方,只需在一个窗口就可完成登记、纳税申报,改变了以往交易一套房产要在国土、住建、民政、国税、地税、公积金等多个窗口来回跑、分别等、多处转的状况。
杭州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为营造最优投资环境注入了活力,实现了制度供给的提质增效;杭州推行的“一件事”、“一张网”实实在在让老百姓“少跑腿、不跑腿”;“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群众和企业办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跑出了杭州速度,跑出了改革红利,跑出了群众的获得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