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排队来抽签。记者 法鑫 摄
这是王忠良遇到的第二次拆迁。
第一次是2006年,沪杭高速在德胜入城口建收费站,他家的老房子刚好在现在绿化带位置上。
“4层小楼,刚建好没两年。”他口气里有藏不住的惋惜,终究是城市发展太快了。
2008年,一家人回迁到了黎明花苑一区,这回是四户联排的农居小楼,有5层外加个阁楼。“我想着,这下总能住到老了。”
可城市车轮滚滚向前。
作为今年笕桥黎明及周边区块城中村改造的收官之战,包括王忠良在内的黎明区块剩余370余农户昨天都起了个大早,赶来指挥部抽取回迁安置编号,似乎与他们的新居又近了一点点。
为了城市发展舍小家为大家
黎明自古以来就是“药乡”,村里还有一条“药香路”。《梦粱录》上记载,早在南宋时期,“笕十八”已被当做御用贡品,送给皇家使用了。这个“老药乡”,前前后后拆了有十五回——从2002年修德胜路开始,村里第一批60多户村民拆迁,到后来开创街、相埠路、桥头路、明石路、草庄路、药香路等道路,再到后面笕桥污水泵站的建设。
可以这么说,黎明村的老村民,为了城市发展建设,舍小家为大家。
其中笕桥污水泵站,在整个江干“五水共治”中都起了大作用。
原来,这个区块周边的大市政配套,比较薄弱。横塘四区、五区、六区等农居点以及笕桥机场北区块,近万人每天的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超过3500吨。而这些污水,全部直排入机场北港,河道污染严重。
建这个泵站,就是要把这个区域的污水由污水支管收集后,汇入丁兰路污水管,经笕桥污水泵站提升后,接入德胜路污水干管,向东输送至七格污水处理厂处理。
2015年泵站建成启用,不仅解决了上游污水管道和泵站投入使用的技术节点,也解决了丁兰和笕桥地区的排污出路问题。
有成熟配套的高品质回迁安置房
说到四户联排,“刚开始住住满舒服,人一多,管理起来就难了。”
王忠良说的不假——黎明花园一、二、三区,一共有102幢房屋,涉及常住人口2000余人,流动人口超过2万人。
就拿停车来说,他家房子最多时住进了18户,“房东家里有车,房客也有车,这怎么够停?”
纠纷多,物业也管不好。
未来的新图景让村民们振奋。王忠良原来农居房所在的黎明(四户连体)地块,未来将建设拥有成熟配套的高品质回迁安置房。
位于地块北侧的六号港,将通过河道综合整治成为水清岸绿、翠柳成荫的景观河道,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白鹭戏水的美景。
而黎明社区、笕新社区和笕桥老街,将构成全新的笕桥路历史文化街区。
既然定位为“历史街区”,保护自然被放在了第一位。规划显示,包括笕桥路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16条历史街巷,笕桥、相婆桥等4座古桥,30处水井,以及蔡塘河等古河道,将被纳入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个部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