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候鸟式”养老渐成新宠
2017年09月30日 11:30:05 来源: 萧山日报

  冬季怕寒冷、雾霾,夏季怕炎热、中暑,近期不少老爸老妈纷纷在冬季“南迁”,在夏天飞北方,成了随着气候变化“南迁”“北漂”的“候鸟一族”。冬去南、夏到北、东看海、西观光,他们选择风景优美之地旅游、休闲、度假、居住,在不断“迁徙”中寻觅适宜自己的“安乐地”,“候鸟式养老”渐成新宠。

  “候鸟式”生活对于爸妈们来说优点很多,但同时这种新潮养老方式也意味着远离家乡和子女,重新适应当地生活和气候变化,昂贵的“迁徙费”等,所以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海南过冬,东北纳凉

  “候鸟”为寻更舒适的气候

  “早在2004年冬天去过海南,在那待了7天左右,走马观花、未能尽兴。回来后,几位好友胡吹海聊,谈起去海南购房的想法,当时我觉得太不可行,别人落叶归根,我年纪一大把难道还要去他乡养老不成。”但胡大伯的想法在10年后改变了。

  “杭州的冬天其实并不好过,我虽然在这土生土长,但上了年纪之后,受不了冬天的阴冷,膝盖总是胀痛,也不习惯开热空调。于是我想起了海南的冬天。”2013年,胡大伯的儿子提议去海南过年,一家老少共5口人一起飞去。“那一次算是考察吧,冬日阳光、沙滩海浪,感觉不错。”虽然房价不菲,但最后,胡大伯还是一咬牙买了一套。他说:“别看现在房价不便宜,但生活成本还好,即使吃海鲜,也花不了太多。连儿子都说他巴不得早点退休来那里陪我。”

  和胡大伯类似的退休爸妈还不少,也许他们没那么霸气,一下子拿下一套房,但冬天去南方,夏天飞东北,还是不少人的选择。很多年轻人也主张爸妈“候鸟式”迁徙:“年纪大,夏天怕中暑,冬天怕冻,这个年纪也是享福的时候,再加上他们时间充裕,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去一个更舒服的地方生活。”

  难融入当地人生活、牵挂家人

  迁徙带来的担忧

  张阿姨退休5年,和老伴喜欢旅游,也想冬、夏找个更舒服的城市住上一阵子,可最担心的是:去那会不会很无聊?在萧山,张阿姨和老伴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开始晨练、见老朋友、去老年活动室、广场舞……一天的生活满满当当,丰富快乐,一想到去外地,除了椰林树影、水清沙白,就没有适合他们的娱乐活动,不觉有些担忧:“我们这年纪适应能力没像年轻人那么好了,即使当地有广场舞,我们可能也很难融入他们。”

  除了怕不适应,放不下家里人也是他们普遍担心的问题。去年夏天,李阿姨和老伴抱团去东北待了半个月。刚去的几天,老两口看什么都新鲜,过得很舒心。但一星期后,李阿姨听说小外孙生病,女儿女婿忙不过来,就急得连觉都睡不着了。3岁的小外孙是李阿姨一手带大的,平日外孙如有不适,她送医、配药,非常操心。剩下的几天,李阿姨完全没了玩的兴致,每天都给家里通电话,问孩子病情。

  谈起“候鸟式”养老,李阿姨不敢爽快点赞:“还是守在儿女们身边踏实。那么远,万一有点事急都使不上劲。”

  堤防养老陷阱,适应气候变化

  “迁徙”前要量力三思

  据统计,全国各地每年到海南三亚过冬的老人超过40万人。据当地媒体报道,每到冬季,海南某小区的“候鸟族”老年人占到家庭公寓接待人数的60%左右,“候鸟族”老人一般要住三四个月。

  据了解,“候鸟式养老”最初是自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身体健康、收入不错的老年人采取“跟团走”“自由行”等方式,开始了自己多元化的老年生活。

  伴随着养老服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一些南方城市的地方政府和商家看到了养老服务的巨大需求,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候鸟式养老”项目中来,吸引了不少北方的老年人纷至沓来。但一些不良商家盯上了“候鸟族”,利用老年人普遍有的孤独、渴望关心等心理特点,“偷换概念”,忽悠老人。所以,爸妈们在大额消费前最好咨询亲友,以免财产受损。

  医生则建议爸妈:对于年龄和心态相对年轻、身体状况良好,适应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强的爸妈,更适合这种养老方式。从中医学角度看,在春夏秋冬的气候变迁下,人体则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相应变化。选择“候鸟式”生活的老年人,往往会让人体越过了生、长、收的阶段,更没有进行“冬藏”的可能,其体内的“阳气”无法进行存储,所以还得量力而行。

标签: 候鸟;迁徙;养老;夏天 责任编辑: 洪慧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