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文化消费”唱戏 市民游客的新选择成了一座“富矿”
2017年10月09日 08:34:34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张磊 姜雄

  “今年超级长假不出门啦,好容易抢到了《最忆是杭州》的演出门票,准备带家里人出去看一看。”10月3日,记者在杭州图书馆采访市民程先生时,他说想带年迈的父母凑个热闹,去看看火了一整年的这场演出。

  作为杭州的一张全新金名片,超级长假期间,《最忆是杭州》每晚都要演出两场,据票房工作人员介绍,早在长假前一周,就有七成的票被预订。8天假期,共接待观众2.4万人次,上座率高达98.6%,其中境外观众占25%。

  热闹的不只是在西湖边,作为杭州文化演艺项目的代表,宋城景区的《宋城千古情》在8天长假期间演出了85场,共接待了67万余人次,收入6240万元,其中仅4日一天,就上演了16场。

  不光是演出热,书店和图书馆也是人流不断,截至7日下午4点,杭州图书馆的到馆量为67375人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9场次,参与的市民和读者4000余人次。

  更绿色,更文化,这样的消费心理随着休闲时光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已经逐步上升。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来到杭州,不光“吃”和“买”,还通过“看演出”“逛书店”来文化地了解这个城市,过这个超级长假。

  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在人们的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的同时,消费需求也在迭代升级,文化消费越来越成为了消费的关键词。对文化精神的消费与追求,把更多的时间和钱财用于文化消费已经为人们所广泛接纳,成为消费行为的一支新军。

  近年来,杭州市民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迅速增加,购书、看演出、接受技能培训、完善自我的再教育、看展览等,市民的消费观念已经由生存型逐步向享受型转变,为娱乐身心而消费,已成为杭州人全新的消费理念。

  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会员委员刘士林指出,文化消费市场是以文化为根基的重要市场,积极引导市场建立起向传统文化靠拢的价值取向,“有格调、有品位、有质量的文化生活应当成为杭州文化消费市场供给的方向,这也能促进杭州整个城市的文明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在今年二月我市被文化部列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立足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战略定位,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规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点工作目标。

  市相关部门围绕试点政策反复修改完善,制定了符合实际的试点工作方案,扎实推进试点各项工作,更好地挖掘文化的内涵,激发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在探索中努力创造有标志性意义的“杭州模式”和“杭州经验”,力争在文化消费方面成为全国的示范和标杆城市。

标签: 最忆是杭州;门票;文化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