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对癌症都有误区,甚至有的人拿到体检报告,发现肿瘤标志物超过正常值,会吓出一身冷汗。从9月20日开始,浙江省癌症中心开始为期一个月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摸底调查,5分钟,20道题,帮市民排除癌症防治方面的认识雷区。
这项调查截至10月19日,一共收到2587份有效问卷,浙江交出的成绩也不错,总体知晓率为78.4%,远远高于国家卫计委要求民众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60%的目标。
此项调查也是《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有助于国家制定防癌控癌的新策略。
专家在梳理错题时,发现其中错误率最高的一题是关于癌症筛查的题目。“关于癌症筛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其中B选项“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是癌症筛查的重要手段,肿瘤标志物一旦升高即提示患癌”是不准确的。该题仅有34.29%的人回答正确。
浙江省癌症中心主任、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毛伟敏解释,每年体检季结束,很多人都会拿着报告单来门诊咨询,他们担心的是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自己是不是患癌了。但实际上,肿瘤标志物通常是几个指标结合应用,某一项在正常范围内的变动或者轻度异常并不意味着肿瘤。
毛伟敏院长说,影响肿瘤标志物指标的因素很多,比如检测环境、不同地区的检测技术水平,以及患者本身饮食、内分泌情况,这些都可能对指标产生影响。目前,除了AFP(甲胎蛋白,肝癌的肿瘤标志物)、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等具有特异性的指标外,发现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后,市民不用过于恐慌。建议做一个动态性的观察,隔一个月或三个月再检查一下,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癌症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还是好的。”毛伟敏院长说,比如早期肺癌进行规范化诊疗,五年生存率最高可以达到90%。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