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青山有幸埋忠骨 英魂不忘待后人
南高峰北伐阵亡将士墓前,修陵人的后人与守陵人的后人意外相逢
2017年11月02日 09:59:12 来源: 杭州日报 通讯员 王敏 记者 熊艳 文 司春华 摄

  扫码看视频

  陈国光(右)在血园陵与严思达相逢合影。

  陈国光再次来到血园陵祭拜北伐烈士。

  南北高峰,是杭州的名山。

  名山脚下,总是有着荡气回肠的英勇故事。

  今天,带我们走近南高峰的是一位普通的杭州市民,但他却有一个不“普通”的身份——守陵人。南高峰下有什么重要陵墓?他守护的又是些怎样的故事和人生?不妨跟我们一起走近——血园陵。

  故事

  讲述人 陈国光  77岁

  南高峰下埋着北伐先烈英骨

  很多人都不知道,南高峰下有一个血园陵;血园陵于我,是一辈子都不能忘却的地方。

  2岁的时候,我跟随父母从青田来到杭州投靠外公叶云飞,当时外公就是血园陵的守护者。小时候我常听他讲,这里的地下埋葬的是英魂。1927年,北伐战争中,第二十一师将士伤亡重大,很多年轻的将士骨灰就被安放在陵园。外公受军方委托照看陵园,后来年纪大了,就让父母带着我一起来到杭州,一家人守护陵园。

  所以2岁起我就生活在南高峰上,9岁下山读书。那时候,血园陵规模很大,有头山门,有二扇大铁门,两边是围墙,牌坊上写着“铁血丹心”四个字;还有一幢两层小楼,楼里有钢琴、有孙中山画像,后面还有月华池。小楼边上,则是四间平房,是给我们守陵人住的。

  血园陵右边,有近5亩茶园;三台山路口,也有近5亩果园,种有桃、梨、梅和杏等树木。有了这两块土地作为家庭收入,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保障,我们负责陵园的日常维护。春来夏去,草长莺飞,我在南高峰上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不过,好景不长,抗日战争时期,兵荒马乱的,这里遭到严重毁坏;上世纪50年代,血园陵的铁门等都被拆去了……再后来,我们一家人也下山了。

  2003年“西湖西进”的时候,我们一家人迁到南高峰山脚的“法相寺”暂时过渡,那一年,我每天两次上下南高峰,看着熟悉的山,不一样的景象,回忆往事,心头感慨,就用红漆在血园陵所在地的石头上写了三个字:血园陵。

  只是,没想到,还有很多人在关注着血园陵的“前世今生”。杭州史学家丁云川先生看到了我写的字,这些年他一直在苦苦求证这段历史,只是史料太少,查阅艰难;2004年,我带着园文局的工作人员一起探寻血园陵。2011年7月8日,经过多方努力,这里正式动工重建,血园陵从荒草丛生变得清爽干净。

  寻踪

  守卫杭州他们付出生命

  天气明媚,银杏叶子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77岁的陈国光爬起这段熟悉的山路,腿脚比我们快许多。

  每走一步,他就回头告诉我们,似乎又是在喃喃自语:“这里曾经有个亭子”、“这里是部队当年洗衣服的地方”、“这里就是我们当初住的房子”……那些时不时露出的断墙残壁,告诉着我们这些不曾经历的人,这里当初确实存在并发生着这样的故事。

  关于这段历史,参与了“血园陵”考证工作的丁云川,进行了长达三年的研究,整个杭州关于北伐战争的资料和书籍,已经被他翻了个遍,走访了大量线索人以及查阅海量史料,经过各方努力,这段历史慢慢地浮出水面。

  参与这场战争的宋瑞珂(曾任连长)的女儿宋华斐在《我的父亲宋瑞珂》文中说:“北伐军于1927年1月29日进击孙传芳五省联军浙江总司令孟昭月部,在龙游、游埠、洋埠地区展开激战。2月3日攻入严州(梅城),敌退桐庐,后在分水北岸沿山据险布置重兵顽抗。二十一师利用夜间抢渡分水,攻占北岸之浪石埠,敌据山梁顽抗,激战两昼夜,2月17日占领杭州……”

  可惜,北伐军克定浙江,直取淞沪后,蒋介石发动了血洗共产党人的“四·一二”政变。二十一师师长严重愤而托病请假,并保荐手下团长陈诚代二十一师师长;同年4月至10月间,严重亲自主持修建了墓园,园内埋葬着牺牲在北伐战争浙江战场上的200多名英烈,既有国民党人,也有共产党人。也许是严重特殊的身份和举动所致,在当时的官方资料上,很难觅得关于“血园陵”的相关史料。

  陈国光说,因为陈诚是浙江青田人,就请同乡——他的外公叶云飞来守墓。“于是我们一家在南高峰山里守墓到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来我们下山成了西湖茶农。”

  2009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花港管理处对血园陵进行了考古勘察,最终南高峰血园陵被证实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北伐阵亡将士墓。

  巧遇

  遇到陵园建造者严重师长后人

  听着陈国光讲着过去那些事,踏着石阶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在银杏林里仿佛穿越一般。忽然,传来一个浑厚的男声:“你们是谁?”

  再细看,一张虎虎生威的脸迎了上来。

  “你是?”记者问这位先生。

  “这里来的人不多,我想来的人,总归是跟它有关系。”先生又补充道:“我姓严。”

  “难道您是严重师长的后人?”记者惊讶极了。

  先生点点头,“我叫严思达,他是我祖父。”也真是凑巧,严思达先生一直在美国,这几天回上海探亲,这次特意赶来杭州看看祖父当年的战友们,“也看看祖父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得知陈国光一家人曾经守护这个陵园很多年,严思达有些激动,“记者,能帮我们一起拍张合影吗?太难得了。”陈国光外公曾经见过他祖父,严先生更是握紧双手,“他们都说我祖父是个怪人。”

  看着这幅画面,除了感叹“巧”以外,再也说不出其他的。建陵墓的师长后人和守陵人的后人,在某年某月某天的某个时刻,巧遇在这片安放英魂的土地上,像是先辈们的刻意安排一般,而记者也见证了这温情的一刻。

  丁云川说,血园陵的开放,让杭州民国时期的烈士陵园增加到了三个。这样一来,它和南天竺的辛亥革命烈士陵园、西溪路的抗日战争烈士陵园一起,见证民国时期的杭州历史。

  杭州的近代史,真的很迷人。尽管才过去不到一百年,多少珍贵的个人以及集体的记忆随风而逝,但我们从这些“只言片语”的文化碎片中,也感受到当时那缕风的温度。庆幸这段珍贵历史一直被一群有心之士惦记着;也庆幸它被考证出并建成了遗址公园,让人们铭记那些曾为杭州、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忠骨,也随之让南高峰上的这块土地变成杭州压箱底的一份宝贵家产……

标签: 园陵;视频;杭州;高峰;陵园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