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不敢和父母当面说的话他们写在家书里 “亲情家书”拉近留守儿童和远方父母的距离
2017年11月06日 10:40:46 来源: 青年时报 张鹏

  2014年,为了拉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距离,弥补留守儿童家庭关爱的缺失,广厦·明基金与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连同浙江省教育厅、省妇联,面向浙江开展“亲情家书”公益项目。

  如今,“亲情家书”项目开展情况如何,又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近日,记者跟随广厦集团一行回访了位于金华市金东区、东阳的多所小学。

“浙江广厦男篮推广乡村校园篮球计划”启动仪式。

  “亲情家书”

  让留守儿童改掉坏习惯

  位于金东区的万博学校,是一所民工子弟学校,由小学部和初中部组成,全校1800余名学生中,外地学生占比超过9成,其中留守儿童有600余名。

  郑俊科是万博学校的校长,“我们这里的孩子,很多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长期的溺爱让他们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而父母的管教方式也很简单粗暴,往往就是打骂。”

  15岁的小胜去年进入万博学校,在江西老家时,由于是独养的孙子,爷爷奶奶宠得不得了,几乎是百依百顺。

  “来到学校后,我们发现他有一个坏习惯,就是看中了别的孩子的东西,就会直接拿走。他并不是有意想‘偷东西’,就是长辈太宠了,养成了习惯。”

  虽然进行了教育,不过小胜有时还会再犯,当郑俊科找他时,小胜会主动伸出手说:“我又犯错了,你打我吧。”

  “每次犯错,家长都是打他,在他心中就形成了‘犯了错,挨了打,这件事就算扯平了的观念’。”

  去年,小胜给父亲写了一封“亲情家书”,里面写了自己对父母的思念,对父亲打骂的惧怕,信中小胜保证“以后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后来,父亲给小胜写了一封回信,他看哭了,现在他的这个坏习惯已经改善了许多。”郑俊科说。

  不敢和父母当面说的话

  可以写在家书里

  其实,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通过手机、互联网和父母交流,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么书信模式的“亲情家书”,意义又在哪里呢?

  曹宅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忧忧说,因为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他平时住在老师家里。每次父母走后,他都会偷偷躲在房间里抹眼泪。不过懂事的忧忧知道,父母是为了赚钱供他上学,自己又是一个小男子汉,所以当着父母的面,他从来不说希望父母常回来看看他的话。“有些话不好意思在电话里说,我就写在信里。后来,妈妈给我打了电话,说今年我过生日时回来看我。”

  去年,“亲情家书”项目获得了第五届“浙江慈善奖”。据2015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留守儿童以书信的形式参与活动,占比99.5%,家长回复率89.5%;2016年上半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参与活动留守儿童达7221人次,家长回复率93.5%,其中书信形式回复率为32.2%。而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孩子和家长的交流变多了,二是孩子成绩提升了,三是留守儿童数量减少了。

  广厦控股集团文化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回访除了了解“亲情家书”等公益活动的成果,还意在深入了解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需求,以便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爱行动,“关爱留守儿童,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永远在路上”。

标签: 留守儿童;父母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