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开园。
2017杭州·云栖大会上的“无人餐厅”引来观众排队体验。
正泰太阳能杭州智能工厂引进及自主集成了全套国产化自动光伏生产设备。
不久前,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上,公布了首批4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阿里云城市大脑与百度自动驾驶、腾讯医疗影像和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共同入选,杭州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和相关产业布局方面再次走在全国前列。
回顾2017年,诸如此类的国家级大事件、大成就里常常出现杭州的身影,国产C919大飞机非气密性舱门由杭州西子联合生产,2017杭州·云栖大会成为全球顶级科技盛会,之江实验室落户人工智能小镇,凭借全国第一人才净流入量跻身“中国四大创业之城”……杭州,正以令人瞩目的创新活力,向建设一流城市大步迈进。
今年以来,从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从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到积极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勇立潮头的杭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动摇,坚决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全面推进“一号工程”,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寻求创新增长方式的一个样本。通讯员 舒俊 记者 程超
信息经济 推动杭州发展“再提速”
“吃了就走”的餐厅,“拿了就走”的超市,“刷脸就住”的酒店……这些未来感十足的消费场景,出现在“2017杭州·云栖大会”上。在蚂蚁金服展览区域,人来人往的餐厅里没有一个服务员,只见顾客在餐桌上滑动手指,一个个菜品的图片就出来了,点完餐、吃完饭,直接拍拍手走人,出门时手机显示已自动完成扣款,这就是人气极高的“未来智能餐厅”。
在杭州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的背景下,这类“黑科技”式的新探索随处可见。比如,“城市大脑”入选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全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城市管理探索经验;5G“车联网”,已在云栖小镇建成,是全球最大的LTE-V车联网示范区;杭州公交车实现扫码乘车,为全国首创,支付宝在公交、地铁、公积金等便民服务领域应用全面深化。这些智慧应用异军突起的背后,是杭州信息经济的快速崛起,使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自2014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将“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作为“一号工程”来抓。2017年前三季度,全市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2276亿元,增幅22.3%,占GDP比重25.2%;信息经济已连续十一个季度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在全市GDP中的占比从过去三年的18%、23%、24.3%,提升到今年前三季度的25.2%。电子商务、云计算与大数据、数字内容、软件与信息服务、移动互联网等五大产业,近年来均保持30%左右的高增长,信息经济已经成为杭州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智能制造”
引领制造业迈向高端化
近年来,“马桶盖”悄然走热,中国游客漂洋过海到日本购买马桶盖,甚至一度买断了货。其实,这些被疯抢的马桶盖产自杭州下沙。在下沙的出口加工区,有很多“杭州制造”的产品远销国外,除了智能坐便器,松下的洗衣机、电饭煲,东芝的笔记本电脑都在下沙生产和加工。抛开品牌效应不谈,事实证明,“杭州制造”经得起国际消费市场的考验。
“杭州制造”的声名鹊起,与近年来杭州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两大国家战略融合发展、践行“互联网+制造”特色路径紧密相关。今年7月,“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国家考察评估组专家一行,走访调研了老板电器、贝达药业、春风动力和西奥电梯等企业,对杭州争创“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工作进行实地考察。专家组一致认为,“智能制造”是杭州申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加分项”。
今年以来,杭州以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为抓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均稳步提升。
今年,全市实施机器换人项目482个,西奥电梯、万马高分子被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海康威视、开源电脑被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连续三年深入实施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专项行动,318家企业申报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试点,123个项目通过试点验收。高标准推动以制造业企业为代表的传统企业“上云”、商业模式“上云”和培育云服务企业,新增“上云”企业数达到3.8万家,占全省新增“上云”企业数的44.1%。
绿色发展
构筑美丽中国“杭州样板”
10月31日,杭州从全国300多个“国家园林城市”中脱颖而出,被住建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为浙江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也是目前国内副省级城市中唯一获得该称号的城市。在杭州,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渗入到生产、生活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光伏产业在这里蓬勃发展,让杭州拥有更蓝的天、更绿的水和更清新的空气;节能减排、淘汰低端产能、“低小散”行业整治等工作深入推进,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绿色。
近几年,杭州市民发现在许多商业综合体和居民小区里,电动汽车的充电桩越来越多了,大街小巷跑着的新能源汽车也明显多了起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配套体系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其中许多都是杭州本土车企生产。目前,杭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基本完成,已形成大江东的乘用车、萧山的汽车零部件和余杭的新能源客车三大生产基地,拥有整车及改装车企业20家、亿元以上零部件企业18家,培育形成包括整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和充电设施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截至11月20日,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车16895辆,其中公交车149辆,网约车及租赁车7119辆、物流车421辆、个人购买9206辆,完成浙江省下达任务指标的208.3%。
同为绿色产业,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持续为杭州发展注入“绿色”动力。通过深入实施光伏应用推广专项行动,今年1-11月,全市新增并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11784个,累计并网容量达660MW,年发电能力达6.6亿千瓦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农村居民光伏应用快速增长,上半年就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数量与装机容量。
在今年全市性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百千万”蹲点调研活动中,杭州市经信委把农村户用光伏推广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切入点,联合市光伏产业协会和光伏龙头企业,在淳安县大墅镇推进农户与公共建筑的光伏应用。截至11月底,全镇在建光伏项目容量达440KW。
近年来,杭州把节能减排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市单位GDP能耗达0.37吨标准煤/万元,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通过能效对标、淘汰低端产能、“低小散”行业整治,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提质增效。1-10月,全市淘汰落后产能158家,盘活存量土地1.4万亩,实施“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2307家,新改扩建标准厂房85.8万平方米。
精准服务企业
实现全年再减负80亿元
跑断腿,磨破嘴,找不着的部门,盖不尽的公章……曾几何时,“一直在路上”是企业办事难的真实写照。自全省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标以来,杭州从做好企业降本减负和精准对接服务企业两方面入手,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做好涉企服务各项工作。
3月初,“最多跑一次”改革、构建“互联网+政企服务”新模式动员大会在白马湖畔召开,拉开了杭州市经信委深入推进“钉钉”推广应用专项行动的序幕。今年以来,以钉钉移动办公云平台为基础架构的钉钉企业服务窗,已经为全市2400余家入驻的规上企业提供服务,开展各类推广培训50余场,参训企业达5000余家次。
除了线上服务,全市经信系统把开展集中性的线下走访服务,作为精准对接服务企业的有效手段。全市340余位企业服务专员全年走访服务企业1.4万家次,为各类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协调解决各类困难问题5800余个,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今年2月以来,杭州市经信委开展减负担降成本专项调研,研究出台杭州市新一轮减负惠企政策,推进全市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自查清理工作。8月,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化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的实施意见》《2017年杭州市减轻企业负担工作要点》。国家、省、市有关企业减负的新政出台后,预计在2016年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460亿元的基础上,可再为企业减负80亿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