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萧山网友“呦呦爱吃又”在萧内网发帖说:有些人,在公交地铁吃早饭,能不能先把嘴合上?一直吃吃吃,臭死了,今天我就开了一路的公交车窗户,快要冻死了!拜托吃东西的人以后不要坐我边上!这个帖子一出,立马引发一大波网友跟帖热议。
有网友表示支持,说公交车上就不应该吃东西;也有的网友说,可能他们也不想在车上吃,但估计上班实在太赶,没时间吃了,请大家包容一些。
那么,对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到底能不能吃东西?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在公交车上吃早餐的比较多
也有加班晚了买点心在车上吃
昨天,记者在朋友圈做了一个小范围调查,想看看大家的说法。结果发现在公交车上吃早餐的情况比较多,也有下班或者加班回家路上实在太饿了,忍不住就把包里的零食拿出来吃了。
媒体人“范范”说,在车上吃东西毕竟不是理直气壮的事情,夹紧尾巴做坏事,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还是低调点比较好,因此她都是偷偷摸摸吃。 公务员“叶子”说,有一次晚上加班到很晚,买了个麦饼,特意找了个最后面的位置坐下来吃了。
也有人说,这点小事不去在意就好了,即使有味道也是“人间烟火”。
记者发现,网上还有一个热传的视频,也与公交车上吃东西有关。
当天早上7:00左右,山东青岛一对年轻人在公交车上吃韭菜馅饼,因味道太大,惹怒了身后座位上的一名中年妇女,最终双方发生了异常激烈的争吵。就在乘务员出面调解双方时,年轻人顺手把车窗拉开了,风呼呼地往后刮来,这一行为再一次激怒了中年妇女。双方又你来我往地争吵起来,而且愈演愈烈,眼看就要动手。
对于这一视频,网友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多数人都不赞成乘客在车上吃味道太重的食品。但也有人觉得,这是情有可原,年轻人的反应过激了。
公交司机:杭州乘客的素质在提高
车上吃东西的比早几年少很多了
记者了解到,在杭州除了地铁车厢内明令禁止吃东西外。对于公交车上吃东西,公交公司只有倡导性的建议,希望能打造“无饮食车厢”,并没有强制执行。
对于,在公交车上吃,杭州的公交司机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55路公交车司机沈伟娣感触良多。她说,乘客素质越来越高,车上吃东西的现象已经比早几年少很多了。
“感觉现在吃早饭的比较多,吃的人是没感觉的,但周围会有很难闻的味道,尤其是韭菜馅或者肉馅的包子。碰到这种情况,我会按一下按键,语音播报提醒不要在车厢内饮食。”
沈伟娣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位一年级小乘客,每天早上7点半由奶奶带着,坐55路在汽车东站上车,到浙二医院下车去上学,因此经常会坐到她的车。沈伟娣说:“他喜欢坐在驾驶室后面的第一个位置吃早饭,还吃得非常慢。有一次在等红绿灯的时候,我转头跟他说,按道理车上是不能吃东西的,但既然现在你已经在吃了,就赶快吃完。后来我发现,这位小朋友虽然还是会在车上吃早饭,不过吃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我又提醒了几次后,他慢慢改掉了这个习惯,现在基本看不到他吃东西了。”
不允许车上吃东西,不仅仅是关乎文明,还是为了人身安全。有一次,一个大人带着小孩上了沈伟娣的车,小孩手上拿着肉串在吃,沈伟娣马上提醒:“车上吃肉串太危险了,万一急刹车,签戳进喉咙怎么办?”她只要看到有人拿着带签的东西上车,都会劝导。
沈伟娣还告诉记者,一般她只要通过后视镜看到或者闻到了有乘客吃东西,都会按一下提醒按钮。她平时也在观察,基本上按一下提醒按钮,大部分人都会把正在吃的食物包起来,暂时不吃了。
对于车上吃东西这件事,不少公交司机都表达同一个观点。其实,提倡无饮食车厢,并不是一件没有人情味的事情,最重要的是驾驶员和乘客、乘客与乘客之间能换位思考,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文明的乘车环境。沈伟娣说:“现在年轻人工作特别辛苦,有时候早上要等很长时间的公交车赶着去上班,他们要是手上拿着没吃完的早饭,我不会一定不让上车的;有的人有低血糖,到时候需要在嘴里含一颗糖,我也是理解的。”
记者还从市公交集团和地铁集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了解。
公共交通工具上吃东西
在不少地方是属于禁止行为
据了解,在国内外不少地方,对于公共交通工具上是否能吃东西有着明确的规定。
IT男“飞鸟”说,他曾在新加坡乘地铁时,特地问了一下工作人员能不能在车内吃东西。工作人员很认真地回答:不能吃,其一是为了避免有些气味独特的食物或者饮料污染车站和车厢空气,妨碍他人乘坐;其二是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饮料如果无意泼洒到地面,可能导致旁人滑倒受伤。而食物可能留下残渣,滋生蟑螂和老鼠,破坏地铁隧道内的线路和设施。他觉得这些个解释都很有道理。
除了地铁外,新加坡的公交车以及站台上也是禁止吃东西的。如果乘客一旦违反会面临着高达数千元.人民币的罚款。
在我们国内,很多城市都已经推行“无饮食乘车”。香港对地铁以及公交车也都有着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在车上或在已付车费区域内进食,或企图进食任何食物,不得饮用或企图饮用任何食品。
2015年上海公交也开始倡导无饮食车厢,车厢内贴上了“本车倡导无饮食车厢,谢谢配合”宣传语,主要以驾驶员劝导为主,用语言提醒乘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