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被“骗”着转发的“关怀式”谣言微信 成了他人“圈钱”的嫁衣
2017年12月19日 09:44:15 来源: 每日商报

  谣言止于智者,更应止于“治者”

  近年来,谣言屡辟不止,花样翻新,虽然许多只是造成人们的生活困惑或是“安全焦虑”,但不少还产生了巨大危害。例如此前“打针西瓜”“塑料紫菜”等谣言给相关种植户和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类似“塑料大米”等谣言更是引发强烈关注,甚至影响到行业形象。

  倪万建议,许多看似正能量的谣言,辟谣需要寻证、分析,成本相对较高,可以选取同一类谣言中最有代表性、传播最广的一条予以回应,进而让读者产生“既然这条信息是假的,类似的信息是不是都不一定是真的”的思考。

  据了解,近年来为打击谣言,微信等平台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微信官方不仅不定期发布谣言榜,还开发了“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据微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一平台已有超800个第三方权威机构加入,包括网警、国家食药监系统、中央媒体等。近半年来就处罚公众号约4.5万个。

  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大鹏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对“事件性”谣言加大打击力度,还要着重对其他如养生、健康等类别谣言加大关注,特别是对有组织、有利益动机的谣言制造者加大处罚力度,揪出背后的利益链。

标签: 谣言;微信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