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传统制造业大市。全市58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传统制造业企业达到3497家,产值占了半壁江山。这些传统制造业如何改造提升?怎样转型升级?
前天下午,杭州市200多家传统制造业重点企业代表,分成东西两线,前往朝阳橡胶、德意电器、春风动力、派登洋服、西奥电梯等5家企业,学习它们改造提升的好经验、好做法。
昨天上午,全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现场推进会紧接着召开,200多家传统制造业企业代表又来到现场。
会上表彰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万向集团、娃哈哈、东南网架等20家突出贡献企业;万事利集团、新安化工、富冶集团、亚太机电等4家企业负责人分享了企业提升改造、转型升级的心得;市经信委汇编了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117个典型示范案例,总结兼并重组、国际并购、技术创新、管理优化、机器换人、“两化”融合等6种类型,供大家参考。
“目的是让大家对照自己,学习借鉴,找出符合企业实际、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造提升之路,为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再创杭州制造新优势。”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一德说。
实现机器换人 引入人工智能 杭州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化升级
前不久,电影《战狼2》热映,一辆全地形越野车名声大噪。它由位于余杭区的春风动力生产。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以及去年的G20杭州峰会上,春风动力生产的国宾摩托车都参与了国宾护卫任务。
春风动力是杭州传统制造业的代表,智能改造升级后,人均生产效率提升30%。
因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最近,西奥电梯被杭州市民所熟知。在西奥电梯偌大的厂区内,工人寥寥无几,宛如一间无人工厂。据介绍,现在一条生产线至少减少了10名工人,但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可谓“机器换人”和“两化”融合的标杆企业。
老小区加装电梯时,提出最多的问题就是噪音和采光。西奥电梯远赴德国,和一流电梯企业合作研究开发适合老小区的加装电梯。为了减轻噪音,老小区加装的电梯采用扁平钢带和橡胶滚轮,增加弹性、降低震动,产生的噪音比住宅小区环境噪音国家标准还要低5分贝。
在杭州中策集团朝阳橡胶生产车间的一块液晶大屏上,快报记者看到一排排数字在闪动跳跃。中策橡胶集团副总经理张利民说,这些数字代表一块橡胶到一个轮胎的60多道环节,工艺控制师一目了然。
去年,中策橡胶引入阿里云的人工智能ET工业大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在短时间内处理分析每一块橡胶的出身,匹配最优的合成方案,极大地稳定了混炼胶性能;A类产品的良品率提升3%-5%,一年可增加千万级的利润。智能制造技术赢得了美国客户认可,中策橡胶前不久顺利地拿到了2018年订单。
设立5亿元振兴实体经济专项资金
每年安排1.6亿元支持传统制造业
传统制造业不是旧动能,但是需要激发新动力。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就是培育新动能,下一步,杭州将在6个方面发力。
科技创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实施“万企升级”工程,加快建设一批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教育培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智能制造。以“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为引领,探索实施以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核心的杭州“智造”之路。制定“机器换人”3年行动计划,建成一批示范性生产线和行业示范企业。
品牌标准设计。深入实施“标准化+”行动,对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重点传统制造业领域制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杭州制造”标准,推动杭州企业带头制定一批先进的国内外行业标准。
企业培育。加快传统制造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引导,建立完善分层次、分类别、分梯队的上市企业培育名单,制定落实专项政策。
平台提升。深入实施工业园区优化提升工程,着力打造一批引领性、支撑性强的产业大平台。每年淘汰整治“低小散”“脏乱差”企业(作坊)1000家以上,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50家以上。
体制机制。统筹市级产业、科技、财政、土地、环保、能源、人才、金融等8个方面政策,形成支持合力。比如资金方面,在新设立的5亿元振兴实体经济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不少于1.6亿元用于支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
12个传统制造业确定为改造提升重点 到2020年培育出3家以上民营跨国公司
昨天的推进会上,《杭州市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实施方案(2017-2020年)》正式发布。根据《实施方案》,杭州市确定了纺织、服装、化工、化纤、造纸、橡胶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农副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制造、汽车,以及零部件、照明器具、制笔等12个制造业,作为杭州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重点。同时,在开展萧山化纤、富阳造纸两个分行业省级试点的基础上,将萧山汽车零部件、余杭家纺、桐庐制笔和建德化工4个传统产业列入市级试点。
目标到2020年,全市建成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家,新增重点传统制造业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重点传统制造业新增工业机器人3000台、上云企业达到1万家;新增“杭州制造”标准4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培育“浙江制造”品牌企业100家;新增上市公司10家,要培育3家以上本土民营跨国公司。
杭州传统制造业经历四个阶段
传统制造业是经济发展之基、富民之源,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传统制造业始终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顾杭州工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杭州工业曾一度十分辉煌,在全国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涌现出浙江麻纺织厂、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新安江发电厂等一批著名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在缺矿产资源、缺港口资源、缺政策资源的“三缺”条件下,从乡镇工业和农村工业化阶段起步,确立以机电工业为主导产业,以丝绸纺织、化工医药、电子仪表、轻工食品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发展方向,奠定了民营经济的坚实基础,传统制造业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形成了机械装备、纺织化纤、轻工食品、精细化工等传统制造业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2014年以来,杭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一号工程”,一手抓智慧产业化,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数字安防、软件信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新产业新业态;一手抓产业智慧化,实施“互联网+”“大数据+”“标准化+”“机器人+”等系列专项行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2017年前三季度,杭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势头,这其中传统制造业的贡献功不可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