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尧庆(右)在检查暗沟的排水闸。
浙江在线1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施宇翔 通讯员 沈茂 从国成)“如今,滨江区的水越来越清,河道越来越整洁!”2017年12月26日,杭州市滨江区人大常委会专项监督小组评议会上,区人大代表来尧庆对2017年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加强水环境治理”开展情况进行了点评。随后,他在测评表的“满意”一栏打上了勾。
对来尧庆来说,2017年是特殊的一年。作为杭州市的两个县(市、区)试点之一,滨江区首次尝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
2017年1月,滨江区政府在全区征集民生实事项目。初选15件项目后,再次通过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并投票,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形成12件候选项目提交区人大常委会审定。
这12件民生实事项目,出现在了同年2月10日的滨江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议程上。“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12件民生实事项目都很实实在在。”来尧庆说,他从普惠、量力而行、先急后缓的角度,投了“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快学校幼儿园建设”“加快保障房建设”等10件实事项目。那天,来尧庆和区里的161位人大代表一起,用手中的选票投出了2017年十件为民办实事工程。
10件民生实事刚选出,来尧庆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很多,“那段时间反复研究,对照省里这项创新制度的具体要求,我发现要做的工作很多。实事项目办到了什么程度、存在什么问题、接下来该怎么办,都要及时跟进了解。”
加强人大代表票决项目跟踪监督,是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2017年以来,我省各级人大采取形式多样的监督手段,确保各地民生实事顺利推进。滨江区人大常委会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相关要求,针对每件实事建立一个专项督查小组,同时,根据代表意愿和专业特点,安排每名代表参加一个监督项目。来尧庆参加的是“加强水环境治理”实事项目专项督查小组。
对水,来尧庆有着特殊的感情。之前他担任长河街道天官社区党委书记时,社区里的一条槐河,总是牵动着他的心。成为专项监督小组的成员后,来尧庆几乎每天都来到槐河边巡查。
让他欣慰的是,自从项目列入2017年的民生实事,各级政府部门对治水都非常重视。在一次巡河过程中,来尧庆发现槐河某段冒出汩汩黑水,还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他马上拨通了槐河河长——滨江区发改局局长叶圣文的电话。
“老来,你放心,20分钟后我一定赶到。”叶圣文说。“今天是星期天,怎么可能20分钟就来解决,不会说大话吧。”一旁的围观群众有些不相信,“你们放心,他们既然说到,就一定会做到。”来尧庆坚定地说。
果然,20分钟左右,叶圣文带着几名工作人员和城管队员赶到了现场,一查才知道,原来是一家工程单位在清淤作业时,直接把淤泥排到了河道里。他们立即制止了工程单位的偷排行为,城管部门进行了拍照取证,当地一家科技公司也马上赶来做环境修复。走之前,叶圣文拍了拍来尧庆的肩膀,“老来,感谢你,治水离不开你们人大代表的有力监督啊。”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浙江的实践过程中,融合了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各自的优势,把票决的刚性与协商过程的柔性很好地结合起来。2017年以来,来尧庆先后4次参加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项督查,还多次参加了省、市、区相关部门组织的专项抽查活动。“总体来说,感觉一次比一次好,每次督查,相关部门一把手都会到场,还奔着问题去找原因,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都能得到及时反馈。”
“10件实事到底办得好不好,最终还要经今年区人代会上全体代表的评议。但这次‘试水’,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我省这项制度的优越性,民生实事不再是政府自定自做自评。交代表评价,向人民交代,这也促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规范。”滨江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大事件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我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实践创新。截至去年年底,已有7个设区的市、一半以上的县(市、区)和乡镇实施了票决制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也有力促进了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既更好发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和作用,也极大激发了人大代表的主体意识和履职活力,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已经成为我省人大工作的一张“金名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