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真复制作品:陆抑非《孔雀》(局部)
文/见习记者 祝云燕
摄/记者 张凡
吴伟正是一名色彩管理师,也是“墨白先生”工作室的主理人。色彩管理师是一个极为小众的职业,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当它与高仿真复制联系在一起时,可以让遥不可及的名画进入更多人的生活。就像刘禹锡的《乌衣巷》中所描写的一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也许你会说这不就是复印吗,有什么神奇的。可是,要想让数码图片中的颜色忠实地印刷在纸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一台打印设备如果不做色彩管理,即使打印同一张图片,每次出来的颜色都有细微差别。
吴老师的工作,首先要用一台3亿9600万像素的高清扫描仪扫描画作。这台机器所能达到的画质实在是太清楚了,假如一个人站在机器前,恐怕连毛孔里的东西都能显露无遗。
随后,他会将采集到的颜色数据收录在电脑里,并对每一台设备进行色彩管理,让数据标准化、复制工作有一个稳定流程,保证古代名画特有的颜色、质感和历经岁月所留下的痕迹都能准确输出。吴老师就像是色彩的“调音师”,和每一个颜色较劲,直至每个颜色都落到完美的“音阶”上。
古书画历经年代久远,纸张质地、颜色都会与以往不同,吴老师会经常观察古书画细微的变化。为了保证复制作品尽可能与原作一致,他常常想尽办法,比如花很长时间寻找与宋代绘画所用的绢接近的材料,以保证颜色在材质上的显色与原画一致。
从事高仿真复制十几年来,吴老师为浙江博物馆、名人纪念馆、天一阁等博物馆做过的高仿真复制作品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多幅名画。不过他印象最深的还属第一次参与复制的高仿真作品——《富春山居图》的前半卷《剩山图》。当时海峡两岸正为《富春山居图》合璧一事接洽,浙江博物馆为表达自己愿意合作的姿态,率先将《剩山图》的复制作品送给台湾方面观摩,为“两岸合璧”这件盛事做了铺垫。
南方潮湿,博物馆的古书画若长时间放在展厅陈列容易受潮损坏,这样一来,逼真的高仿真复制作品就发挥了作用,可以替代真迹用于观赏(博物馆会标明是复印品)。
中国美院每年也会定制一批高仿真复制作品,作为教学用具。除了与原画的材质不同,高仿真复制作品的艺术品鉴价值并不比原画差。复制作品能忠实反映出历史大家的绘画风格、笔墨技巧,为师生们的艺术学习提供临摹参照,也延续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命力。
采访当天,吴老师展示了一幅8米多长的《百鸟朝凤》高仿真复制作品。画卷一点点打开,凤凰、孔雀、鸳鸯等近三百种禽鸟,松柏、梧桐、柳树等树木花卉的恢弘博大气息扑面而来,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这幅画是清代大画家沈铨所画,现在价值上亿,被私人收藏,一般人可买不起。如果没有高仿真复制技术,像这样的名画也许永远只能被一小部分人欣赏。而现在更多人能够欣赏它,并且只要付出大部分人能承受的价格就能收藏它。
高仿真复制的形式是艺术传播的重要方式,也是艺术融入当下生活的新思路。它让稀世名画不只是少数人的专享,让遥不可及的艺术更容易地走进大众生活。
吴老师还有个计划,签约一些优秀的当代艺术家,复制他们的作品做成装饰画,让人们不需要付出昂贵的价格就可以拥有艺术品。他认为,无论是价值连城的名画还是当代的新式创作,只要是优秀的作品,就应该广泛传播,被更多人了解。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酱爆”(hzjiangbao)。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