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
浙江在线1月30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叶蓉 记者 王湛)日前,本期浙江人文大讲堂在浙江财经大学开讲。
提到“传统文化”,学界始终存在着争议。怎样来判断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我们的价值判断是什么?传统文化还有新旧之分?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苏州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尧教授,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分析和展望传统文化与文化现实之间的关系。
新传统与旧传统看似断裂
仍然有着联系
很多人会疑惑,传统文化还分新旧?实际上,旧传统和新传统并不是割裂的。由于历史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裂,才有了两者的区分。旧传统的说法是从上世纪初开始讲起来的,指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而新传统就是现在形成的新的文化传统,包括革命传统等。
为什么要区分旧传统和新传统呢?因为某一个传统突然断裂了,进入了另外一个时代,因为有了新传统,才有了旧传统。但新传统与旧传统看似断裂,仍然有着联系。这样,一个民族的文化才得以生生不息。
王尧强调,两个传统都要。如果不要旧传统,我们不知道文化中国,不知道我们的根从哪里来。如果不知道新传统,我们不知道现代中国何以诞生,现代文明如何形成,不可能理解为什么融入世界体系。当然,也无法说清楚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事实上无论是旧传统还是新传统,我们都面临文化身份认同的问题,而这在当下,与全球化的趋势有关系。
为什么全球化后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困惑?简而言之,全球化就是一种文化的扩张,另外一种文化的压缩,是另外一种价值体系来代替某一个区域、某一个国家、某一种文化的价值判断。这样有可能会带来文化上的众多价值选择,也影响文化的发展趋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所以一方面中国的文化问题必须在中国自己的历史发展脉络里讨论,如果我们离开中国文化历史脉络,那就会脱离中国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要在和世界的对话中讨论中国文化的问题。
我们当下的文化现实
是很多矛盾的叠加
我们当下的文化现实是很多矛盾的叠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关键是要找到文化上的方向感,即我们如何整合,让文化转型?
可以从社会变化、文化类型和价值取向三个视角来看这种叠加现象。
一个社会大致有三种结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通常是经济的变化、政治的诉求能使文化剧变。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并没有笼统地提“社会主义文化”这个说法。当时还处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只有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才进入了集体所有制和公有制。经济结构变化后才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学。
从类型上来讲,当下的文化大致是由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组成的。这三种文化在改革开放后变得很复杂了,很难把它们截然分开。像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拍成电影后产生很大影响,小说和改编后的电影对历史、英雄人物和民间文化的叙述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精英立场、主流价值和大众喜好三者之间有很多交融,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特别是新世纪的许多小说、电视剧中有比较多的反映。
文化价值取向经历了从前现代、前工业向工业社会、现代化的转型,现在还出现了后工业文明的时期、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所以也有了后现代主义。今天的文化现实更突出地表现在这三种价值体系的叠加、交叉和重复当中。比如书写工具,从毛笔到钢笔是一种转变,而到信息化社会,连邮箱的使用也不像以前那样频繁,大家更习惯用微信交流,这就是文化转型的反映。
我们是五千年以来遭遇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的两代人,这样的变化让我们毫无思想准备,或者说变化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一个巨大的变化中有过去、当下和未来的问题。它们既是历时态的,也有共时态的;既是整体性的,也有区域性的。加上全球化和本土化的问题,可以看到,中国文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这个复杂的过程当中要与世界对话、与传统对话,要在世界和我们自身的脉络里加以考察和讨论。
所以核心是如何处理当下社会和旧传统、新传统的关系,形成新的价值体系和文化样式,处理好这个关系,文化转型就成功了,我们就能获得思想资源,以整合了的人文价值体系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
长期被混淆了
传统是过去的事物、过去的精神,是精神和物质层面所遗存,并且延续在当下的东西。讲文化传统就是讲文化的历史。有人说传统有过去的、有现在的,传统也在当下,这不是传统的分类,这是传统的状况。有一个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混淆了,比如传统文化、文化传统、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传统、外来文化等等,其实是将它们混用的,但在讨论问题时必须要区分开。
思想史专家庞朴,他在一篇文章里面把文化分成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是什么?是具体的文化载体或形态,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和《红楼梦》、鲁迅散文小说,也包括丝绸、刺绣、西湖、灵隐寺等等,都是传统文化或者传统文化的遗存。
不同的民族地区有不同的风俗和不同的文化遗产,但是中华民族的体系有共同的价值判断,这就叫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什么?如果说传统文化是器,那么文化传统就是道。比如说我们从唐诗里面可以看到乡愁,这是一种价值,一种感情和判断。
第二个区分是大传统和小传统。大传统就是在语言文字中形成的书面的、经典的文化。比如说史记、左传、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小传统通常是指民间传统,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
中国幅员辽阔,几千年历史没有人能讲得一清二楚。文化既有整体的也有区域的,只有形成精神层面的东西后,才能开始形成民族的文化共同体,也就是文化中国。
五四新传统同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新传统里面形成的价值体系和判断是多元的,其中有受西方影响所形成的民主与科学精神,在中国革命中形成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融会贯通的
但也是有所选择的
无论旧传统还是新传统,都创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这是文化自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文化自信不仅仅来自于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们当代人要从历史出发创造、转换,产生新的文化成果。如果只有传统,没有当下的创造,百年后当当下成为传统后,这个传统是丰富的还是苍白的?
苏州工业园区有一个金鸡湖,周围的现代化程度是不输杭州西湖的。为什么西湖比金鸡湖有名?这是因为西湖有人文积淀。
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说我们不仅仅要回到传统,还要自己创造。整合让当下变得有序,创造才能有未来,它们共同形成文化方向感。
那么当代文学怎么从旧传统里汲取资源呢?显然,不同的创作显示出文化影响的不同方面。一个作家可能受外国文学影响,也可能受曹雪芹、鲁迅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会给文学创作带来很大的变化。当然在优秀作家那里,文化是融会贯通的,但也是有所选择的。如果没有融会贯通就会有偏废,如果没有选择就没有个人风格。
面对这样的文化叠加,我们如何来读书学习呢?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人文、没有传统,没有文化、没有创造,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根。所以大家要唤醒自己的意识,要让自己处于扎根状态,要从无根到扎根。只有扎根了才不会虚无,才会有属于你们的诗和远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