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国际志愿者Tim 金盈盈 摄
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正在成为奔向世界名城道路上的杭州的新市民,为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两会期间,快报记者走访了在杭州从事各行各业的外国友人,请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发展建言献策。
“我叫Tim,在杭州生活了六年多,我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化发展。” 早已把家安在杭州的澳大利亚人Tim Clancy一脸自豪。
作为交换生,2007年Tim第一次来到杭州,在浙大学了一年中文。一次问路经历让他认识了在杭工作的浦江女孩陈爽。2011年底,当Tim再次来杭并在此定居,他和太太陈爽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Tim依然记得十年前刚来那会。“坐公交车都很难,我只好买一张地图,走到哪看到哪,经常需要拿出来问路,遇上公交换乘就更头痛了。”
如今,说一口流利中文的Tim俨然一个杭州通。用打车软件叫车、借共享单车、手机支付,样样熟练。
去年,有个朋友从美国来杭州玩,Tim自告奋勇带他“无现金一日游”。两人兜里只有一部手机,一路买东西、吃饭、坐公交、看病,畅通无阻。看着朋友吃惊的神情,Tim很是得意。“我喜欢杭州的便利!”这也是杭州最吸引他的地方。
Tim在杭州有多重身份:浙大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国际志愿者、Tim Studio(Tim工作室)创始人,知晓程度最广的一个,当数杭州的国际志愿者——从定居杭州起,他就和太太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倾其所有帮助有需要的人。他们定期给偏远山区的孩子寄文具和生活用品,来到贫困乡镇跟当地的孩子结对子,为急需手术的病人筹款……Tim在杭州创办的“中外友好志愿者俱乐部”,很快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志愿者加入。
G20杭州峰会前夕,作为国际志愿者代表,Tim主动揽下了许多宣传工作,穿梭于大大小小的社区、写字楼,教大伯大妈说英语,帮年轻人提高英文水平,还主持了《跟着Tim游西湖》系列短片,向世界介绍多元杭州。因努力和影响力,Tim获得了“G20峰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Tim说自己已经离不开杭州了,并打算一直生活在这里。他和太太也将很快迎来第二个孩子。
因为Tim在杭州为中澳友谊所做的努力,他也获得了来自澳大利亚政府的认可与支持。
“杭州你很美,我相信你可以更美。”Tim对杭州深情告白。
Tim给了杭州三点建议
对于杭州的城市发展,Tim一直十分关心。去年市两会期间,他就曾提出规范停放共享单车的呼吁。今年,他又发现了一些有助杭州提升国际化程度的细节。
建议一:让地铁出行更方便
地铁是Tim出门的新选择,“杭州地铁 ‘非常有质感’,我很喜欢。”但在他看来,国际化的杭州,地铁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行车速度有待提高,站与站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当拉开一些,并希望地铁能覆盖更多地方。
建议二:让英文标识更专业
生活中最让Tim抓狂的是杭州城里仍较普遍存在的“雷人翻译”。“不管是机场、车站还是路牌,很难得有译得非常地道的”。他举例说,前几天在地铁站看到一块标识“小心碰头”,被翻译成“Beware Head”,正确的说法是“Mind Your Head”。多一道把关,改进这些小细节,在Tim看来,会极大提升杭州的国际化形象。
建议三:让外国人高铁取票不再难
Tim还提到了外国人坐高铁的痛点:取票难。手机购票、车站取票,对中国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许多车站甚至能直接刷身份证上车,然而高铁自助取票机只认身份证,这意味着凭护照取票的外国人只能去人工窗口,而取票窗口数量少、队伍长,体验不是很好。“要是能有一个窗口方便外国人快速取票就好了!”类似情况还有,外国人在看病时无法在手机上提前挂号,等等。Tim说,在杭州生活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希望各种城市功能在设计时也能多多考虑外籍人群的使用需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