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6日讯(记者 杨茜)“关于‘垃圾分类’,如果大家只是在表面上做到全覆盖有什么用?仔细去看,我们有多少市民真正地在实施垃圾分类?这些垃圾的去向会不会也分类?”在滨江区代表团的小组讨论会上,鲍雄亮的问题,在会场上炸开了锅,大家都东一句西一句地讨论开了。
号称“史上最严”规定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从201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自从它实施以来,鲍雄亮就一直在关注。
通过走访不同档次的住宅小区后,她发现,楼盘品质高、物管费标准高和社区、物业联合推进比较好的小区,垃圾分类情况还可以,但具体对照条例的要求,大家还是有很多的困惑与无奈。而楼盘品质一般,物业收费偏低的小区,物业更是举步维艰,垃圾分类只有形式而无实质。对于很多居民而言,除了小区垃圾桶从1个变3个,多了几张宣传资料,大家的生活,没什么变化。
鲍雄亮去过两次日本,深刻体会到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日本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拿一个矿泉水瓶子来说吧。在日本,这个空瓶子丢弃就要分三步走——瓶盖、包装纸、踩扁的瓶子,分别扔在不同的三个垃圾箱里。”她说,这是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达到的效果。
她认为,真正推广垃圾分类,还不如把关注点缩小,做示范小区,“物业、社区全力配合,垃圾分类的整个过程都严格按照要求来,厨余垃圾怎么处理,普通生活垃圾怎么处理等等,形成一个流水线。有个样板在,其他小区再去效仿,有个榜样可以学。”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协同落实。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示范小区的扶持力度。要充分利用物业公司在垃圾分类中的有效载体作用,对其投入的人力财力做适当的补贴。相应地,既然有了补贴,就要接受一定的考核,赏罚分明,有利于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清运工作需城管委配合。暂时没有条件实现垃圾直运的,不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改造前端的分类垃圾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早在1986年,杭州就开始探索生活垃圾分类。2000年,杭州被列入建设部指定的全国八大试点城市。多年后的今天,垃圾分类依然难言“分清”。杭州,距离一个现代高效的分类回收体系还有不少距离,“垃圾分类,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从垃圾分类开始,慢慢提升小区规范化管理,把国际化社区再往前推一推。”鲍雄亮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