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妃妃(左)和小姐妹
抗癌路上,治疗伴随着身心的煎熬。
浙江在线2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苗 通讯员 孙美燕)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外科治疗室里,摆放着一只篮子,里面装了20多顶布帽子,它们被医护人员称作“妃妃的爱心帽”,到治疗室接受化疗的乳腺癌病人可以自行领取。
从2013年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位乳腺癌病人从这里收获了温暖。
制作爱心帽的叶妃妃,今年53岁,她2013年患上乳腺癌,治疗康复的同时,她和小姐妹坚持为癌友送帽子,这一送就快5年。本周三上午,到医院复查的叶妃妃又带来了50顶帽子。“这种陪伴会一直继续下去。”她告诉记者。
5年送出千顶布帽
这是给同伴最大的呵护
这些帽子是淘宝上都买不到的款式。
它们是由叶妃妃和她的小姐妹用缝纫机一针一针踩出来的——帽子主要由8块棉质布料拼接而成,透气吸汗,双层。帽子后面延伸出一块可以挡住后颈,有带子可以调节松紧,还可以绑成漂亮的蝴蝶结,“现在是冬天,所以用两层布料,暖和一些,夏天的时候就一层。”叶妃妃说。
叶妃妃是慈溪人,像大多数乳腺癌病人那样,最初发现病情是自己摸到了身上的肿块。
2013年9月确诊的那天,手上拿着报告,她站在医院里,感觉天都暗了下来,她还没来得及考虑该怎么治疗,第一反应是考虑自己的母亲知道了该怎么办。
叶妃妃选择在浙大妇院接受治疗,相比起化疗后的身体反应,更让叶妃妃难受的是一把把掉落的头发,“第一次化疗后一个星期,头发就掉了。”
在生病前,叶妃妃最骄傲的就是那及腰的长发,已经有20多年没有剪短过,“长发是女人的荣耀啊。”可疾病让她不得不和它们说再见,“干脆到理发店剃个精光,每天掉头发更难受。”
叶妃妃的小姐妹吴丽萍为她缝制了一顶布帽,这位从没做过衣服的小姐妹,到裁缝店求来了一个帽子模板,照猫画虎地缝制起来。
“虽然是她第一次做帽子,但是我觉得太好看了,又实用又时尚。”叶妃妃甚至骄傲得戴着帽子逛街,她不用再面对路人异样的眼光。
第二次化疗时,叶妃妃带着4顶帽子回到浙大妇院,“帽子是哪买的?我也想买一顶。”病友们向她咨询店铺地址。毕竟商店里只有毛线帽子,出门时戴着还行,到了室内就太热了,晚上睡觉时戴着更不舒服,不戴又太冷了。
叶妃妃就把3顶帽子分送给病友。缝制帽子送给病友的想法,也是那时开始形成了,并一直坚持了下来。
第三次化疗,她送来30顶,第四次化疗,又是30顶;第一次复查50顶,第二次复查50顶……每次到医院,叶妃妃都不会空着手。
本周三上午,在浙大妇院的外科病房里,叶妃妃在外科护士长姚雪英的鼓励下,拿着帽子亲自送给“新病友”,“你看我现在头发长出来了,又那么长了,坚持治疗,克服过去就会好的。”她亲手给正接受化疗的金阿姨戴上帽子,打上蝴蝶结。
金阿姨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她一手拉着叶妃妃,一手抹着眼泪,“看到你康复得这么好,我有信心多了。”
天使美丽志愿者
系统培训后走进病房
病友的鼓励力量最强大。在浙大妇院外科,就有一支由肿瘤病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队伍的名字叫“天使美丽”,14位志愿者每个人都经历了痛苦的化疗,有的甚至还经历了肿瘤的复发。
每位成员经过6次专业心理师培训以及多次肿瘤防治知识培训,在系统训练后,她们每个月都会走进病房,和新病人们聊天谈心。
同样经历过绝望,又迎来过希望,当这样活生生的例子站在自己面前时,肿瘤病人内心受到的鼓舞是很多药物、治疗都无法替代的。
今年60多岁的孔小杭就是志愿者之一。4年前,她被检查出乳腺癌,大大小小的化疗做了20多次,一度连肺部情况也变得很糟糕。
“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挺过化疗。”她唱歌给自己鼓气,最后肺部慢慢好转,到现在,癌症没有复发。
成为志愿者后,孔小杭很乐意把自己的经历和病友们分享,“我们的亲身故事对病友是最有借鉴意义的。”
在一次讲座之后,孔小杭被一位30岁出头的女病友拉住,“我确诊乳腺癌,今后还能和丈夫同房吗?”病友这样问道。
孔小杭对于乳腺癌的知识已经掌握得很全面了,她告诉病友,治疗期间不建议同房,不过在治疗之后,因为荷尔蒙的影响,适当同房甚至对康复还有好处。“那我就放心了。”病友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孔小杭知道,解开病友这样的苦闷,就是把她们往康复的路上又推了一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