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打造中国最安全城市
动动手指 五分钟搞定立案申请 8000公里,材料传输一秒到达
2018年02月23日 09:09:33 来源: 都市快报 记者 段静 通讯员 岳丰 张名扬

  法官通过诉讼平台在线审理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法院一直是摩肩接踵的热闹场所,每天都有无数的人来立案、调解或是参与庭审,现在在杭州有这样一家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它不同于其他法院大厅的喧闹与嘈杂,这里的各个窗口几乎看不到人排队。该院立案庭庭长潘晓说:“在互联网法院打官司,都是在网上立案,纠纷也在网上解决,所以几乎看不到人排队。”

  动动手指 五分钟完成立案申请

  自去年5月1日,杭州互联网法院试点管辖部分涉网案件以来,截至2018年2月9日,立案5532件,网上立案率85%,一审息诉服判率达98.5%,平均审理天数46天。

  互联网法院立案庭庭长潘晓介绍:“要说我们法院有什么秘诀,那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审理互联网案件’,你打开手机,我教你怎么操作!”

  在潘晓庭长的指导下,我用手机打开了“杭州互联网法院微诉讼平台”。不需要繁琐地一条条输入信息,只需使用手机号码注册账号,输入身份证号,通过在线的人脸识别,几秒钟之后,实名认证就通过了。认证完成后,再填写完结构化的诉状,上传相应的电子证据,即可完成立案申请。整个操作过程用时不到5分钟。

  当事人申请立案后,智能立案系统会对案件进行审核,法官也只需要动动手指确认,就可以完成立案。系统同步生成案号,状态即时显示,全程留痕,每一步都清清楚楚。诉讼平台的PC端和手机端是打通的,随时可以在电脑或是手机上进行证据等信息的一键提交。当事人再也不用把厚厚的证据材料打印、公证、邮寄给法院了,大幅降低了诉讼成本。

  “那我怎么知道自己被起诉了呢?”

  潘晓庭长回答说:“我们会通过手机、邮箱、支付宝、阿里旺旺等多种方式进行电子送达。作为被告,一样可以随时在线提交各类证据,举证、质证都能在平台上,利用碎片时间完成。”

  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跨国纠纷不再难

  常言道,“官司打得起,时间耗不起!”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打官司是一件费时费力的麻烦事。而互联网法院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帮助老百姓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新型纠纷。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老百姓维权意识的增强,关于互联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去年年底,互联网法院审判第一庭负责人黄忻法官就接到这样一起典型的案件。

  当事人李某在网购平台上购买了来自德国的进口奶粉,到货后却发现,奶粉上并没有相应的中文标签。在与卖家协商几次不成之后,李某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将卖家告上了法庭。

  经过法院调查后发现,虽然卖家王某发货在国内,但是本人却远在德国汉堡。于是,互联网法院通过阿里旺旺将案件材料在线送达给了卖家。

  杭州与汉堡相距8000多公里,要是按照传统的诉讼流程,光材料送达就要花数月的时间,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就会拖得很长。但是在互联网法院,这些问题完全不用担心。

  在经历了一番沟通之后,买卖双方分别在德国和内地通过诉讼平台进行在线调解。德国和中国有着近7小时的时差,因此,每次调解,黄忻法官都安排在下午两三点钟进行。一开始,双方争议很大,互不相让。卖家王某始终认为自己的销售行为没有问题,不愿意做出赔偿。经历一个多月、4次的跨国连线后,双方都同意以调解的方式结案。

  随后,黄忻法官还带我参观了互联网法院的法庭。相较于别的法院,互联网法院的法庭显得有些“迷你”。十几平米的房间内,法官居中而坐,两侧没有原被告以及书记员的席位,高清摄像头和电视安装在正对法官的墙面上,用于拍摄和播放庭审画面。

  当事人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视频庭审的时候,可以毫无延迟地和法官、对方当事人进行沟通互动,让不同时、不同地的庭审变得轻松、流畅。同时,智能语音系统能够实时地进行语音识别,并随案生成笔录,庭审结束只需要双方点击确认即可。

  不仅如此,通过杭州互联网法院微诉讼平台,对于已经确定排期的案件,群众可以申请观看庭审直播。除不得公开的案件外,微诉讼平台还公布了已经审结案件的庭审视频,群众可以点击小程序中的“阳光司法”按钮,随时随地进行观看。杭州互联网法院将司法置于阳光下,用公开促公正,让司法裁判经得起检验、推敲与评判。

  审理热点案件

  净化网络空间

  互联网法院自挂牌以来,审理了一批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案件。

  杭州快版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快版科技”)经授权获得《漂亮的李慧珍》等文字作品的著作权以及以自己名义进行维权的权利。

  因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授权在其运营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上转载使用上述文字作品,快版科技认为,该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并造成一定损失,故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

  收到立案申请后,承办法官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案件呈批量化、类型化特征,除已立案件外,当事人还在陆续起诉,案件量不断增加,如果无差别地对待纠纷,势必加重法官办案压力,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无法及时得到保障。为此,法官深度梳理了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的固定要素,巧用类案分析法,结合当事人的调解意愿,将诉前、诉中调解统筹兼顾,释明、引导当事人磋商,在线提出调解方案,最终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一揽子”化解了120件案子。

  目前,当事人已按调解协议内容全面履行完毕。

  大数据发挥本领

  让执行不再难

  杭州互联网法院首先做到的是大数据方面的极致探索,全国领先的“涉网案件大数据中心”已经在建设当中。据悉,大数据中心完全建成之后,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应用,可与不动产、知识产权管理等机关,仲裁委、调解委、公证处等机构,电信、移动、邮政等企业的数据库,建立实时交互、共享的信息通道。不但可以了解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股票、房产、机动车等相关信息, 而且足不出户便可以查询到甚至冻结上述财产,让执行“不再难”;另一方面,依托对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网络文学平台的舆情监测、交易分析、纠纷处置等,获取数据情况。通过运用大数据深度挖掘分析历史案件的发案率,来预测预警同类案件即将发案情况,实现事前预警处理。事前告知平台或当地部门及管理协会,做到起诉案件遏制在法院大门之前,大大减少起诉类案件的发生。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杭州互联网法院自诞生之初,即承担着先行先试、创新司法审判模式的使命。通过优化网上审判流程、创新涉网裁判规则及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等方面的大量探索与创新实践,杭州互联网法院有信心为全国提供“杭州智慧”、“杭州样本”。

标签: 法官;平台;互联网;法院;诉讼 责任编辑: 金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