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美院师生和外桐坞村民的孩子在一起。 新华社资料照片
外桐坞村如今发展得很不错。黄小星 摄
浙江在线3月2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黄小星)正月初十,蒙蒙细雨,从杭州绕城高速龙坞出口下,左转入留泗公路,穿过桥洞,“画外桐坞”的招牌很是惹眼。
茶田环绕的外桐坞村比平日安静些:许多驻扎农户家中的艺术家尚未返回,村民三三两两聚集在文化礼堂前聊着天。
清朗幽静的民宿、颇具情调的咖啡店、建筑风格独特的艺术馆……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乡村。
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让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莫艳清惊叹。
为了学术研究,她曾在外桐坞村开展田野调查。令她感兴趣的,是外桐坞在与其他近郊村落一样,受城市化、市场化和工业化冲击之后,并没有走向解体或完全被动接受,而是积极应对,成功再造。
在前后历时近三年的观察中,她发现,乡贤的带领,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认为,其中一位“知识型”乡贤、现任村支书张秀龙,是外桐坞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人物。张秀龙的办公室在村旅游中心的三楼。虽然是休息日,他的手机依然响个不停,这天他刚接待了一个温州乡村的参观团。被冠以“乡贤”美名,这位“70后”村支书有些腼腆。说到外桐坞村的发展,他侃侃而谈。
以下为张秀龙的口述。
一次茶田偶遇
让我找到了方向
最早我高中毕业后,跑跑小生意,后来感觉杭州出租车市场不错,凑了点钱,买了辆出租车跑。我跑了七八年,也见了些世面。2001年我刚好30岁,村里招助理,想让我去帮忙。说真心话,我进村还是有点顾虑的。那时村里条件不怎么好。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就是茶叶,一年卖个几万块钱,维持生计。村集体经济也不理想。
2005年老书记退下来,要我顶上去。那时我也有点底气了。我们村里党员占比比较高,村里500多人,有45个党员,这支生力军还是比较厉害的。当时,村里只有60多万元的可用资金,这么穷,怎么办?看到以前破破烂烂的房子能租个几万块钱,我们就想把这些房子改造下,把租金提高一点。我们运气好,赶上“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也向上争取了50多万元的资金。
2007年初,有几幢房子改好了,我们一直在纠结做什么。后来有次我和村主任在茶田散步,看到几个美院的老师带着学生写生,这是我们遇到的一次机遇。我和村主任凑过去聊天。他们说,你们村茶园风光很漂亮,来写生如果不用来回跑,有个工作室就好了。我灵光一闪,说刚有一幢房子改造好。结果那位老师对我们的房子一见钟情。很快,几个老师进来,建起工作室。
有老师帮农户卖茶叶
一年一户能卖50万元
老师们进来之后,我们继续改造基础设施,扩建道路,这全靠村民、党员代表还有一些乡贤坐下来协商。
老师们装修房子,在房前屋后种植竹子,放置一些小雕塑,这些非常另类的景观改造,村民看了都觉得新鲜。乡贤们都觉得这个产业是个好方向,我们就把村里杂乱无章的服装厂、五金厂、喷漆厂等该清退的清退,该处理的处理。2008年,名气开始起来了。大批的老师被引进来,引到农民的家里去。到去年,村里163户农户,除了十来户自己做农家乐咖啡吧的,至少有一百三四十户都引进老师了。
住进老师后,村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来村里只有不到70万元的可用资金,到去年,村集体经济将近500万元。村民从人均收入几千元,到去年已经5万元了。可以说,房屋租金10万元,茶叶卖10万元,这是每户人家保底的收入。这还不包括“三产”收入,有种只有我外桐坞有的模式:房屋的男主人和女主人,除了三月份四月份弄茶叶,空闲时间,女主人会帮老师洗衣服、打扫工作室、烧饭,老师一般给2000元,逢老师出去搞画展,男主人就去帮老师打工挣钱。
因为相处得和谐,每户老师和农户的关系就像亲人一样,如果老师不帮农户卖出一点茶叶,就会觉得脸上无光。我们村有个农户,家里住了一个韩国老师。她的房子偏,租金才租了三万元,但老师每年能帮她卖50万元的茶叶。
村民空闲的时候
也不再沉迷麻将老K
我们引进老师之后,最终还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成效。过去农民家庭空闲时就是麻将老K,但老师彻底改变了农户。
一些有爱好的农民跟着老师学字画,小孩也在边上学,我看到后,就要求村里8岁以上的小孩每天腾出时间去学。我们村连续五年在春节时都会办“村晚”,孩子上台能写能画。村风村貌也改变了,这是真正造福外桐坞子孙后代的。2017年,我们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又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拿下两块“中”字招牌。
发展过程中,乡贤们坚持服务村民的思路。文化讲堂原址是村祠堂,我们也恢复修缮了老祖宗的东西。2017年末,乡贤们提议,把往年的“村晚”办成百家宴。村里500多口人,都涌到礼堂里,每户人家端出几道菜,还有驻扎的艺术家唱歌跳舞,表演节目,我们过了一个非常热闹的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