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里静静阅读的读者
浙江在线3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瑾华 通讯员 马正心 竹嫄)从阅读中,我们获取知识、信念、慰藉,从书中理解过去,也从中预见未来。
据统计,近十年来,全球数据量以每两年翻倍的速度增长,用来统计数据的单位,已经上升到了“ZB”,即万亿GB。
知识爆炸的网络时代,如何读书,怎么选择书,成了无比重要的问题。
2017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国民的图书阅读率和平均阅读时间,都有小幅上升。
同时,手机的阅读率连续8年增长,国民每天花在手机阅读——微信公众号、网络小说、手机报、博客微博——上的时间平均有一个多小时,是花在阅读纸质书上的3倍还多。
从大数据中也可以读到一些倾向:超过一半的成年人更倾向“拿一本纸质图书”读,远超偏好手机阅读的33.8%。而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觉得自己的阅读量较多,或很多。
有不少人心中有“深读”的渴望,但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达成。
借2018春风图书势力榜,我们想与读者走得更近。于是,我们一对一走近新老杭州人,去倾听阅读对于每个人的意义,找出“读”与“不读”的原因。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钱报记者来到杭城四通八达的地铁、车站,来到商场、书店,也通过网络空间,与读者交心。2018年的“好书60”榜陆续现身,记者也将一册册好书赠给他们。
18位普通读者,18种不同的阅读样本。他们的个人阅读习惯是怎么样的?他们怎么理解“悦读咏流传”的涵义?
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读到,“碎片时间”成为了不少人的阅读时段,但也有人把读书当作一件大事:一字字写下读书笔记。
人们阅读的书籍数量则分散于“几乎不读”到“每年近百本”之间,和统计数据中的人均近8本对照来看,波动很大。
有人觉得,阅读就跟一日三餐一样,一旦改变,身体会不适应;也有人觉得读书是浪费时间的:“有更有趣的事情在等着我。”
有人把阅读当作个人精神世界的建构:一人一心一书;也有人把共读一本书当作同爱人、孩子亲密交流的方式。
而沉甸甸的“悦读咏流传”五个字,给读者们最直观的联想,是读书能够带来的的喜悦,还有文化和知识通过书籍的长久传递。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