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来杭州拍你们家?
白天休息半夜12点才开门 有人开车来打包了一整锅
老板娘说之前从没看过《舌尖》,那天来了一堆人还以为拍广告,“也没工夫搭理他们”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尽管饱受争议,在这个春节还是火了。第二集介绍河南胡辣汤,拍的是杭州一对夫妻开的小店。节目播出后几天,很多杭州媒体和食客跑到拱墅区祥园路这家“逍遥汤府”,都扑了个空:老板全家回河南过年去了。
3月2日元宵节,老板一家回到杭州。当天夜里12点开张营业。
前晚11点,狂风暴雨过后,我在祥园路找到这家店,很好找,停满车的地方就是。
门口围满人,人手一个小篮,都在等煎包出锅。老板娘张迎芸在旁边揉面。店里二十多人排队等胡辣汤。老板陈武广不停翻搅一口大锅,闻着有点冲鼻,但很香。
零点,陈武广揭开锅盖,舀了几勺到另一口小锅里,端了出去。久等的人们骚动起来。
一碗胡辣汤5元,除了秘制调料,还有牛肉、面筋、花生、木耳、黄花菜等,分量十足,牛肉一片一片,是新鲜的。
配胡辣汤吃的,有煎包、油馍、鸡蛋饼等。煎包1元两个,有韭菜鸡蛋和肉末粉丝两种;油馍就是油饼,3元一个,地道的吃法是夹菜卷起,菜有豆芽和青椒,需另加1元。
胡辣汤一上桌,每个人第一件事就是手机拍照发朋友圈,然后就着煎包、油馍,大吃大喝。
食客有楼上邻居,“以前从来也没吃过,看到《舌尖3》赶紧约了一起来吃。”也有从武林门和滨江专程开车过来的。有人说:“也就尝个鲜,下次不会特意过来吃了。”也有的说,“味道没有在河南当地吃的正宗。”小王姑娘和男友一边吃一边撑着伞,“我俩都是浙江人,觉得味道一般,吃不惯。”
老板娘张迎芸和老公都是40岁。她老公陈武广是西华县逍遥镇人,她是邻县人,隔一条河。两人结婚后去广东打工。2003年来到杭州,老公开出租,她在服装厂。
“服装厂一天十几个小时太累,老公不让我干了。他跑出租经常没地方吃饭,我们就想着要不开一家胡辣汤店,反正都会做,而且是正宗逍遥镇的。”
2007年,同为29岁的小夫妻俩在杭州汽车北站旁花园岗村开出第一家胡辣汤店,一开业生意就好,开出租车来吃的河南老乡越来越多。后来城中村改造,搬过好几次,但食客却没少。“我们搬到这里,他们就跟到这里,我们搬到那里,他们也跟到那里,生意还越搬越好。”祥园路是去年8月搬来的,每天凌晨零点营业到上午9点。
城中村越来越少,河南老乡们住得越来越分散,但每天凌晨,出租车还是会从四面八方聚到这里,司机们喝汤,吃饼,聊天,叙旧。
《舌尖3》为什么跑到杭州拍你们?
老板娘张迎芸说,她后来才知道,逍遥镇政府向摄制组推荐了杭州几家店,说是“走出去”的代表,其中就有他家。(是否异地拍胡辣汤,据说《舌尖3》节目组内部有过激烈争论, 最终决定讲述“胡辣汤走出河南的故事”。)
“那个导演30多岁,不太爱说话,第一次来就和我简单聊了几句,尝了碗胡辣汤就走了。过几天,他又来了,说他们在拍《舌尖上的中国》,就定我家了,马上准备拍。”
张迎芸说她当时并不知道这个节目,还以为是拍广告,也没太在意。
“我们不喜欢抛头露面的,反正也不影响我们干活,也不给我们添麻烦,拍就拍呗。”
几天后,节目组一行十几个人坐着大巴车,带着各种设备来了,直接开工。“拍了大概四个多小时,我也没有特别准备,也没工夫搭理他们。”
后来张迎芸一家回河南老家过年,直到年初五晚上,很多亲朋好友发微信道喜,才知道他们的小店上了央视。
“我也是后来才在网上找到这个节目看了,还接到了好多杭州打来的电话,问我们啥时候开门。”
张迎芸说,逍遥镇家家户户都是做胡辣汤的,连小孩都会做,镇上的胡辣汤店也一家挨一家,生意都好得很。她也没想到,河南的胡辣汤怎么就到杭州她的店里来拍了。
“这锅我都要了,打包。”凌晨1点半,一个小伙子指着一锅胡辣汤说,又问老板娘,这锅包子有多少个,张迎芸说,百来个吧,小伙说:“全要,全要!”。
小伙姓徐,从黄龙一家酒吧赶过来,他的白色奔驰跑车就停在外面。
我问他为什么一下买这么多,小徐说,几个朋友打牌饿了,派我过来买点夜宵。
排他后面的客人问,下一锅还要等多久,小徐回头说:“这一锅我都买了,你们想吃直接拿几个好了,反正我也吃不掉。”
凌晨3点,十几辆出租车在门口停了下来,司机师傅们用河南话打着招呼。
“我这里来的七八成都是出租车司机,出租车生意越好,我的生意就越好。以前想过,假如哪天出租车生意不好了,我们只能挪地方,换别的城市了。”老板陈武广说,这次之后,可能会吸引更多人来品尝。
“不管怎样,我们只管本本分分做生意,做得好吃、实惠就行了。”张迎芸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