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小组正在“攻关”。
半年时间过去了,波形显示正常,让陈轶群和他的同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原先只能去外边买,一个要花10000多元;现在我们自己研发,每个只花100元,省了9900多元。”昨天,杭州北车辆段设备车间党支部书记陈轶群指着一只黑色外壳的盒子,“我们掌握了盒子里的‘知识密码’,不仅节省了成本,也把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买来的盒子半年就坏了
这只盒子是做什么用的,单价竟然要10000多元?原来,它的学名叫“干簧盒”,是微控超声波探伤机信号传输与转换的关键模块。也就是说,探伤机能否稳定、快速、灵敏、有效地排查出轮轴、吊具上是否有裂纹,它属于核心零件。
轮轴、吊具上一条条小小的裂纹粗看并不起眼,但却关乎着整趟列车的运营安全。
“检测的时候,我们就看着屏幕上的波形,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对轮轴、吊具进一步进行检查。”龚江波是设备车间的一名维修电工,半年前,他发现这只昂贵的盒子又坏了,“用半年就坏,还没法子修,只能再买新的,生产厂家远在北京,发货后两个星期才能寄到。”
“买新盒子不仅价格贵、寄送时间慢又影响生产效率,不如试试自己研发?”龚江波和班组长王勇向车间领导提出建议。
车间主任许富龙大力支持,研发攻关所需的人员、资金、工作间马上有了着落。
画出电路原理图、完成电路板设计
“每天生产结束后,我们会聚在一起讨论新盒子的研发。”由主任、书记挂帅,技术骨干龚江波、王勇、陆阳、高鸿虎、陈白玉组建创新攻关小组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工作。攻关小组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难度上的考验,也面临着时间带来的压力,“要在下一个盒子坏掉之前完成自己的设计研发,每天要琢磨到晚上九十点才回去,双休日也顾不上休息了。”
经过拆解分析研究后,攻关小组弄清了干簧盒的主要结构,画出电路原理图。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在PCB版图的布线设计部分,攻关小组遇到了难题。“信号线走线的宽度、厚度以及线路所需要承受的最大瞬时电流难以测量。”攻关小组多方联系求助,最后借到了一台最快可以捕捉500MHz信号的快速示波器。有了这台“神器”帮忙,攻关小组测量30多次后,确定了探伤信号可能出现的所有波形,计算出了瞬时电流的大小范围,确定了信号线路的布线规则,最后完成了电路板的设计。
平均一个盒子节省9900多元
电路板设计完成后,攻关小组马上联系了一家公司进行印制。第一批信号总线电路板花了350元,同步购买齐全DB25串口、固态继电器、电容、芯片底座等花了650元。仅10天,第一批自主研制的10个“干簧盒”上机实验成功,共计花费1000元,也就是说,自主研发的“干簧盒”每个成本在100元左右。
“以后我们可以用自己研发的设备进行检测了。”陈轶群兴奋地搓着双手,“除了大幅降成本,还能消除对外依赖性,掌握经营主动权,还可以做到随时故障随时修复,再也不用害怕耽误生产计划了。”
“实践证明,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到完全属于自己的现代化。我们铁路工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列车运行保障能力,很自豪。”陈轶群望着一对对列车车轮,他相信,作为创新高地的杭州,未来将“跑”得更快,“跑”得更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