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他们就是黑夜里的前照灯,没有他们,摸黑开车要出车祸
浙医二院麻醉科为何成了全院最红科室?
现在的患者啊,是容不得一点痛
2018年03月28日 09:41:34 来源: 都市快报 记者 王真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浙医二院麻醉手术部主任严敏教授(右一)带领团队为心脏手术患者实施食道超声监测

  严敏教授

  “现在的患者对于痛,不再是‘能忍则忍’,而是‘容不得一点痛’。就拿医院的内镜中心来说,去年做无痛胃肠镜的患者比前年增加了50%。我们麻醉科医师有信心更有实力,让患者在医院‘全程无痛’,治疗时不痛,恢复时更不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手术部主任、浙江省临床麻醉质控中心主任严敏教授笑着说。

  昨天下午两点,严敏教授还没吃中饭,“手术室离不开啊,我们得管手术患者的呼吸、心跳和血压,保护患者的生命。”浙医二院麻醉手术部现有麻醉医生90名,护士265名,规培住院医生130余名。“我们大概是全院最红的科室吧,约不到我们,做不了手术。”

  3月26日至4月1日是中国第二届麻醉周,今年的主题是:人民美好生活从无痛诊疗开始。

  严教授说,“麻”指麻木麻痹,没有痛觉;“醉”是指酒醉昏迷,失去意识。简单地说,麻醉就是使用药物使病人整体或者局部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麻醉实际上是在安全、无痛的前提下,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一门科学。

  做无痛胃肠镜的患者 增加了50%

  浙医二院的核心价值观是“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医院麻醉科秉承这一理念,在治疗的各个环节减少患者的病痛,包括做内镜下的检查和治疗。

  2013年,浙医二院在全国率先成立无痛内镜中心,这也是中国医协会麻醉学分会无痛内镜培训基地。内镜中心可提供肠镜、胃镜、纤支镜、宫腔镜、人流镜、膀胱镜、尿道碎石等检测和B超介入、超声刀、射频等无痛诊疗技术。

  2017年,浙医二院内镜中心做了7.8万例无痛检查和治疗。其中,2017年接受无痛胃镜的患者比2016年增加50%,无痛肠镜则增加48%。

  严教授同学的女儿一年前做胃镜,小姑娘一脸懵懂进了胃镜室,45分钟后泪流满面地出来了。原来小姑娘特别敏感,胃镜头一碰到她咽喉,就呕吐,上衣都湿了,医生也做得特别痛苦,镜头伸不进去,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第二年,医生建议她再做胃镜,她藏着检查单不敢告诉爸妈,后来爸爸帮她约了无痛胃镜,并陪她一起去。这次,小姑娘进去20分钟就出来了,很开心地抱了抱爸爸。“医生让我睡下,吸一口氧气。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后医生说做好了,什么感觉都没有!而且睡得特别香。”

  吸烟喝酒、对药物过敏的患者

  千万要及时告诉麻醉师实情

  很多患者以为,是不是手术前给我打一针就行了?严敏教授说,其实麻醉医师贯穿医疗行为特别是手术的始终——

  急危重症患者心跳呼吸没有了,麻醉医师负责气道开放、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做心肺复苏。

  患者要做手术了,术前一天是麻醉医师为你做术前评估,设计麻醉方案;术中离不开麻醉医师,他们盯着监护仪显示的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术后,麻醉医师控制疼痛,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手术前一天,麻醉医师仔细核对患者的病史,探讨麻醉存在的风险,设计麻醉方案。

  患者要把平时常服药品或近期服用药品全部列出来,注明服用次数和剂量。

  还有专门的临床工程部技术员负责调试检查仪器,确保手术安全。

  绝大多数麻醉都要求病人在术前按照规定的时间禁食、禁饮。与患者及家属访谈结束后签署一份《麻醉知情同意书》。

  “麻醉就像高空飞行,发生意外的几率虽然极低,但风险总是存在的。”严教授说,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是将麻醉方式、麻醉风险以及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进行解释说明,是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一种保障。

  患者要把病史和目前身体状况告知医生,这些情况会影响麻醉医师术中管理措施的制定。特别要说明过敏史、吸烟、喝酒和麻醉史,可为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准备。

  几乎所有的手术都需要“胃排空”。麻醉药物会抑制正常的反射,例如在正常情况下来防止未消化的食物由胃进入肺部,机体有一定的反射保护机制。而麻醉状态下,这种反射会消失。所以为保证安全,防止反流和误吸,术前要禁食和禁水。

  全麻影响智力吗?

  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麻醉方式有三种:全身麻醉(全麻)、区域阻滞麻醉和局部麻醉(局麻),其中椎管内麻醉(包括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也是区域阻滞麻醉的一种。

  一般来说,全身麻醉应用范围最广,几乎所有的手术都可以选择全麻。相较于全身麻醉的患者,区域阻滞麻醉和局麻的患者在术中意识是清醒的,往往容易受到手术操作和监护仪声响的影响而变得较为紧张。

  另外,区域阻滞麻醉和局麻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选择这两种麻醉方式的患者往往也需要做全身麻醉的准备或联合运用一些全麻药物。

  局麻适合局限于身体表面的中小手术;椎管内麻醉适用于下腹部、下肢的手术;对于范围大的手术,局麻止痛让肌肉不够放松,最好使用全身麻醉。全身麻解期间患者是没有意识,没有知觉、痛觉和其他感觉,就像睡着了一样。

  “有些被建议全麻的患者特别是儿童,坚持只做局麻,怕对记忆或智力有影响。这点不用担心。”严教授说,实际上现代麻醉用的全身麻的药物都是对人体影响极小、作用可逆的药物,手术后可经人体代谢完全排出。

  每年全世界有数百万人使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经多年实践证明,只要在专业医生的正确使用下,没有证据表明全身麻醉药会对智力造成明显影响。

  对付术后疼痛

  麻醉医师办法多

  很多病都是“三分靠治、七分靠养”,手术后疼不疼决定恢复状态。

  严教授说,术后患者如果疼,特别是中重度疼痛,千万不要客气,尽管和麻醉医师要求镇痛。手术后疼痛会刺激身体分泌压力激素,影响免疫功能,延长身体复原时间;也会导致患者情绪不安,对于有心脏病的患者,甚至可能引发心肌缺氧。

  患者可以根据疼痛量表来判断自己的疼痛程度,如果患者疼痛评分大于4分,麻醉医师立即给予药物治疗止痛,并密切观察药物有无不良反应。

  浙医二院的麻醉医师根据患者手术类型,选择不同急性疼痛镇痛方案,包括止痛药物、局麻药伤口浸润、区域神经阻滞、静脉电子镇痛泵、硬膜外镇痛泵。

  有一种特别神奇的止痛办法,患者可以自己控制疼痛,叫做“自控式止痛”。患者感觉疼痛不舒服,可随时按下按钮,将止痛药注入体内,达到止痛效果。每一份止痛药剂量都因人而异,麻醉医师依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部位、疼痛情况等条件评估后再设定剂量。这样也不会出现患者觉得痛就随意加大药量的情况。

  麻醉科诞生新学科疼痛科

  麻醉科不仅有麻醉门诊,还建立了一个新兴的学科——疼痛科,包括门诊与病房,专门对付各种疼痛。

  浙医二院疼痛科引入国际通用的疼痛规范化治疗模式,还引入多学科协作诊疗,针对患者的具体身心问题,由各个科室的专家一起进行规范、个体化治疗。

  疼痛科收诊的病人比较多样,包括一些慢性顽固性疼痛、癌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甚至一些非疼痛性神经病变,都可到疼痛科寻求治疗。

  严教授说,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也是除呼吸、体温、心率和血压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很多种疾病都会引起疼痛,医学上对疼痛的性质和强度,进行了等级化、规范化、定量化的描述,并制定了一系列疼痛评估量表,成为接诊病人、诊断疾病、判断和预测疗效的有力工具。

  “疼痛是疾病给患者的警示,千万不要忽视,有痛不要忍,一定要及时看医生。”

  上个月,浙医二院疼痛科接诊了两位因为肩痛来看病的患者,原先都是当肩周炎和颈椎病在治疗,再检查,却发现是肺癌,耽误了病情。

  “就像这两位患者,肩膀痛和颈椎痛,患者以为是肩周炎和颈椎病。肿瘤长在肺部,牵拉胸膜可能引起肩膀痛;肿瘤转移到锁骨、颈部和腰椎,压迫神经,也会引起颈椎痛、手麻和腰背痛。”严敏教授说。

  麻醉科的“秘密武器”

  能监测神经功能

  麻醉科在手术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镇痛、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等,同时,还要保护患者的重要脏器,包括对神经功能实时监测和保护。

  浙医二院骨科上个月来了一位老病号,被诊断为 “椎管狭窄”,之前做过脊椎手术,效果不错。过了一年,他又出现双腿发麻的症状,影响大小便,连走路都困难。

  骨科李方财主任医师判断他胸椎管狭窄、胸椎间盘突出。

  患者椎管狭窄的程度很严重,这次要在脊髓周围做第二次手术,这就像在高空中走钢丝,一丁点偏差就会引起脊髓损伤,可能出现截瘫。

  严敏教授的团队使用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术中时刻监测脊髓的功能,尽最大能力保障脆弱的神经不受伤害。

  脊柱外科的陈其昕主任和李方财主任经常和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开玩笑说,“电生理就是他们黑夜里的前照灯,没有他们,摸黑开车是要出车祸的。现在脊柱外科已经离不开电生理监测了。”

  严教授说,现在医学到了“可视化”的时代,CT、MRI、超声等使组织结构“可视化”,麻醉科的秘密武器神经电生理打开了看不见摸不到的神经功能的一扇窗。麻醉科医生实施术中神经监测,及时发现术中电生理出现的问题并迅速判断及时与手术医师沟通、处理。

标签: 疼痛;疼痛科;胃镜;神经功能;内镜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