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云龙 摄(资料照片)
浙江在线4月13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王佶敏 潘层林 记者 华炜)“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像一颗燎原的火星,点燃了理想与激情。
奋斗是新时代的鲜亮底色,正是这些奋斗在基层的普通人,触到了时代前行的脉搏。同时,奋斗是艰辛的,幸福从来不会坐享其成。有人为它牺牲了情感,有人为它放弃了机会,但在前行的道路上,从未书写过“放弃”。
从今天起,我们记录一个个看似平凡的奋斗故事,聆听一个个走在路上的奋斗梦想。
“怎么活都是一辈子,为什么不做点有意义的事呢?”这是黄敏一直用来激励自己的话。
从前景光明的冶金技术骨干到白手起家的养老行业,很多人看不懂黄敏的选择。
但在他看来,这无关利益,只是奋斗路上的一次选择,是忠于内心的理想还是安于现状,他选择了前者。
母亲的辞世
让他迈出转型养老服务业第一步
黄敏是2009年进入杭钢工作的。2015年,进入杭钢的第六个年头,于黄敏而言,是人生中重要的一个拐点。
那时已是转炉炼钢厂技术质量科炼钢工艺技术主管的黄敏,3月得知杭钢半山基地关停的消息。6月,女儿降生。12月初,杭钢半山基地关停进入倒计时;母亲病危,不久辞世。
“会选择做养老服务,与母亲的离世有着很大的关系。这让我开始思考自己能为老年人做些什么。”2016年1月,黄敏和杭钢签下了自主创业的协议,正式投身养老产业。
养老行业不好做,投资大回报慢,而且完全脱离了自己的专业。这样的选择是不是明智?很多人这样劝过黄敏。
但他几乎没犹豫:“我想为更多和母亲一样的老年人尽一份力,能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添一份幸福的味道。如果那算一个理想的话,那我就想从头来过,试一试。”
衣食住行,豁出去的黄敏第一步迈向“食”——接管了半山街道南苑社区的老年食堂。
接管前的社区老年食堂每天提供一顿午餐,一共三个菜,一荤两素,每餐的餐标六七元,每天前来就餐的老人也就十几二十个。
2016年3月7日,黄敏的便民食堂开业,人人可以进来吃。菜增加到十二个,一荤两素的搭配统一8元的餐标,老人可以享受充值优惠,折算下来与之前老年食堂每餐六七元的价格差不多。
厨师请的是原先杭钢的老师傅,菜蔬多味道好,很快就餐人数就达到了每天200人次左右,以老年人为主。
5月17日,接管田园社区老年食堂后的便民餐厅也正式开放,吸引了更多老年人以及居民前来就餐。
黄敏投身养老服务产业的第一步,就这样迈出去了。
兼职送外卖差点撞车
“老板当成我这样的也不多了吧”
所谓隔行如隔山,冶金技术骨干想在养老服务行业站稳脚跟,并不容易。
虽然有着街道的支持,免除了水电费和房租,但是8元一顿的餐标,扣除食材和人工成本,连收支平衡都达不到。
怎么办?拓展业务,做外卖。
因为周边住了不少杭钢的职工和家属,黄敏打造了“杭钢味道”的外卖概念。“我们的厨师就是杭钢出来的,打一波感情牌试试。”
外卖员紧缺,黄敏跨上电动车,自己亲自上阵送外卖。
“那时候有个外卖订单就特别开心。一件短袖,脖子上挂块毛巾,是我那时候的招牌打扮。最多的时候一天送二十多个地方的外卖,我回家一身的汗渍。”黄敏说。
有一次骑着电动车往沈家桥方向送外卖。电动车前面的箱子装着饭菜,后面的箱子装着西瓜,因为路面颠簸,黄敏在经过一个土坡时,电动车弹了一下,后面箱子里的西瓜滚到了一侧,电动车失去平衡,龙头一偏,差点撞上行驶中的车辆,饭菜洒了一地,西瓜也摔碎了。
“当时心里真的很委屈,几个月前自己还在杭钢当技术主管,现在却这副狼狈样。”直到现在回忆起来,黄敏依旧很唏嘘,“当老板当成我这样的,应该也不多了吧。”
因为餐标定得低,虽然不时有些外卖的单子,但是2016年到了年底,一盘账,黄敏叹了一口气,“虽然做好了第一年会亏本的准备,但看到亏损十多万元的时候,的确有些慌张。”
坚持一年半后总算不亏了
给自己发了第一份工资
在创业之初,黄敏和妻子有个约定,如果一年后没有盈利,就放弃创业的念头,找份工作继续上班。
“亏损这么多,不知道怎么和家里人交代,但是我并不想放弃。”好在,妻子并没有拿约定逼着黄敏放弃刚起步的事业,而是和丈母娘一起,帮忙分担家长里短的琐事。
坚持到了2017年,终于开始有了转机。
“餐标定得太低,实在是担负不起各项支出,我们把餐标提到了9块,同时也适当降低了老人的优惠额度,毕竟要生存下去。”黄敏说,2017年1月份,餐标调整的通知进行了公示,绝大部分老人和住户都抱以理解。
之后,黄敏拿下了周边一家康复医院的配餐业务;半山街道拆迁工作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餐,黄敏也拿到了四分之一的份额。终于在去年6月份,收支逐渐开始平衡。
其实在入不敷出的阶段,黄敏依然没有忘记自己要做的,是养老服务的行业。在2016年11月,按照预期的计划,推出了家政上门服务。
收支平衡后,黄敏又于去年11月在大关街道开设了一家幸福食堂。节假日,幸福食堂不定期会推出充值优惠活动。让黄敏印象深刻的是,有两位在店里吃过好多次的老人,每人一次就充值了一万元,“这是对我们做幸福食堂的肯定。现在到了周末,很多老人都会带着家人一起来店里吃饭。”
从创业开始,一年多没有给家里补贴的黄敏,终于“有钱”了。去年9月,他和合伙人一起,给自己发了第一笔工资:五千元。黄敏把这笔工资都花在了家人身上,算是多少弥补自己从创业以来对家人的那份愧疚感。
现在,黄敏的公司已经从创业最初的七八个人,扩展到68名员工,涵盖餐饮、上门家政、社区老年电大、老年人出行等养老服务的领域。
“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的话,接下来我希望可以做一个多功能老人服务中心,能够提供老人的日间照护、短期入托、心理辅导,以及针对老年人慢性病的专业食谱制定等服务。”
黄敏的眼中,已经看到了一种美丽生活的定义,忠于自己服务老人,这是他为自己铺就的奋斗之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