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翻一下你的体检报告看看有没有这个“幽灵”
2018年04月13日 09:51:39 来源: 都市快报

  幽门螺旋杆菌是1类致癌物,也是目前已知的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据统计,目前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约为50%,几乎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位感染者。70%的胃溃疡患者以及几乎全部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都能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正因如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会发展成胃癌吗?如何正确处理这种感染?

  国内外有不少研究证实 控制幽门螺旋杆菌 可降低胃癌风险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到底要不要治疗?

  最近不少单位体检刚刚结束,有人体检时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特地到医院咨询医生,有时候医生给出的答案也是模棱两可。

  吕宾教授说,实际上,国内外已经有不少临床试验证实,降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能够有效减少胃癌的发生率。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曾做过一项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大规模研究。项目名称为“胃癌高发区人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预防胃癌项目”,由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国际消化道肿瘤联盟与山东省临朐县卫生局共同合作开展。

  试验通过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群,一组人群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根治,与另一组进行对照,经过长达14.7年的长期随访发现,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胃癌发生风险低了39%。

  目前,国际上的普遍观点也是提倡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国际上的总体趋势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下降明显的国家和地区,胃癌发病率也会有所下降。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推广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

  日本也是胃癌高发国家,他们由于胃镜检查的普及开展,约60%-70%的胃癌患者属于早期。为了进一步降低胃癌的发生率,日本启动了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预防胃癌的项目,对14岁以上人群全面检测幽门螺旋杆菌,一旦发现阳性,及时进行治疗。有业内专家预测,如果该项目得以正式实施,在未来的20—30年,日本的胃癌发病率会明显下降。

  根治幽门螺旋杆菌要因人而异 早期根除比晚期根除获益更大

  吕宾教授说,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总体上是宜早不宜迟,早期根除比晚期根除的获益更大。

  香港大学曾在福建省长乐市做过一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群的研究,人群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都是一千多人。对治疗组的人群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通过7.5年的观察随访,发现治疗组有7人发展成胃癌;对照组有11人发展成胃癌。

  可能光从最终胃癌的人数看,两组差异并不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治组的7位胃癌患者,在根治前,胃部就已经有癌前病变。而对照组的11个胃癌患者,其中6个有癌前病变,5个没有癌前病变。

  “也就是说,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时机很重要,如果已经有了胃癌前病变,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获益性要大大降低,预防胃癌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吕宾教授说,这就好比戒烟,如果一个人从20岁开始吸烟,25岁戒烟的健康获益要远远大于40岁戒烟,越早戒烟,健康风险越小。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这个道理,早期根治,对预防胃癌的获益越大。

  老年人感染后要根据情况治疗 孩子感染后不建议急着治疗

  吕宾教授说,对老百姓而言,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如何治疗是有讲究的,需要因人而异。比如对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是否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要充分评估风险和收益,“两害相权取其轻”。

  因为根除治疗来预防胃癌风险,不是说今天根治,马上就能起到预防作用。如果太晚根治,可能无法在短期内达到预防的效果。而且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本身有一些基础疾病,在长期服药,还要考虑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群当中,有不少是孩子。因为相比于成人,孩子的抵抗力更脆弱,也更容易发生感染。

  很多家长会问,如果孩子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是不是也是越早治疗越好?

  吕宾教授的建议是,不要急着治疗。

  首先,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孩子当中,有部分孩子随着成长,机体免疫力提高,会自发性地清除幽门螺旋杆菌。

  其次,大部分孩子感染后,短期内生活环境和习惯都没有大的改变,再次发生感染的几率会比成年人高。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对胃的影响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有部分孩子会自发性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家长可以等到孩子成年(18周岁)后,再给孩子做个检查,如果依然是阳性,再进行治疗也不迟。

  70%感染没有明显症状 吹气测试比抽血检验更靠谱

  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包海标主任医师说,约70%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30%左右感染者会有消化不良、腹胀、胃溃疡等症状。

  目前,很多单位已经将幽门螺旋杆菌吹气试验纳入常规体检。简单来说,就是服用试剂后,对着仪器吹气,就可以检测出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这项检查比较方便、准确性高,还没什么痛苦,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手段。

  也有一些体检是抽血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抗体,但是这项检查无法准确反映目前的感染情况,只能反映感染史,如果检查者既往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即便后来根除了,血检还是能查出抗体阳性。因此,检查幽门螺旋杆菌首选还是吹气试验。

  包主任说,目前临床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也被通俗称之为四联疗法,一般需要14天的治疗时间。

  需要提醒的是,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治疗方案足量足疗程治疗,一举歼灭,斩草除根。如果患者不遵医嘱,药吃吃停停,会降低根治的成功率,也会增加耐药风险,下次想根治就更难了。

  吕宾教授提醒,幽门螺旋杆菌只是作为一项致病因素,并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如果有胃部不适,或是怀疑有溃疡、炎症等,首先建议做胃镜检查,明确胃里面的情况,再根据情况对症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往往有家族聚集性,一起吃饭、接吻、共用牙刷,都有可能传染。”

  包主任说,在日常预防方面,建议大家用餐时尽量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感染,平时用自己的牙刷、注意勤洗手、清洗干净食材碗碟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的风险。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相关发展为胃癌的比例高不高?

  大家知道,胃癌的发生有个漫长的过程,原本正常的胃受到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导致胃发生炎症,绝大多数人炎症控制好了,胃也就慢慢恢复了。但有些人的炎症持续存在,持续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持续的损伤、修复、再损伤、再修复的过程中,偏离了原本正常的路径,癌症就是在这样的损伤修复过程中发生的。反复的损伤修复形成慢性炎症,从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再到肠化,一步一步发展成胃癌。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并不是说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

  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吕宾教授介绍,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漫长过程,胃黏膜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影响后发生炎症,逐渐发展为胃癌前病变,但只有少数人会进展为胃癌。

  研究数据显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通过长期随访,最终发展成胃癌的比例不到1%。

  吕宾教授说,“或许有人认为,这不到1%的比例,并不算很高。但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比例占总人口的50%左右,按照这个比例,最终发展为胃癌的人数还是非常多。”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要不要根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较高,达55%—60%。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逐渐改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也随之下降,但就全球而言,我国的下降趋势并不十分明显。

  对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国内学术界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应该积极治疗,彻底杀灭,这样可以降低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发生率,也能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

  但也有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口基数庞大,如果广泛开展治疗,那将是一笔巨大的经济开支;另一方面,也会增加耐药风险,存在滥用抗生素的隐患。

  尤其是大部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并没有任何胃部相关疾病,本身也是胃癌的低风险人群。让这部分人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来预防几十年后发生胃癌的可能性,似乎没有太大价值。而且有少部分感染者即使治疗,依然会有再次感染的风险。

  正因为业内存在这些争议,所以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始全面推广幽门螺旋杆菌根治,普遍仍是针对胃癌的高风险人群进行治疗。比如有胃癌家族史、平时有高盐饮食习惯、喜欢吃腌制食品、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病史等人群。

标签: 体检报告;家族史;饮食 责任编辑: 洪慧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