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又扩容了!日前,在衢州举行的长三角第十八次市长联席会议上,铜陵、安庆、池州、宣城等4城市加盟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以下简称“协调会”)。至此,长三角协调会成员单位达到34个。
从1997年成立至今,长三角协调会从最初的15个城市,经过4次扩容,“朋友圈”不断扩大。长三角这块金字招牌的向心力,吸引着周边城市挤破头“入长”,长三角也扩大为多层次体量与发展阶段城市的共同体。
不断成长的长三角,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创新引领,开放包容,合作发展的典型样本。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然到了全面深化的阶段。“把长三角打造成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个性各异、禀赋不同。上海“老大哥”如何带领众多“小兄弟”实现优势互补、各展所长、共赢发展?作为长三角金南翼的杭州又将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贡献杭州智慧与力量?
在本次会议的热烈讨论中,在记者与长三角各地领导、各方专家的交流中,长三角兄弟城市之间开放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的美好蓝图渐次展开。
多与少:长三角为啥一次次扩容
会议期间,记者听到与会人员相互闲聊:“下一次来衢州开会,要等34年!”
市长联席会议由长三角成员城市轮值承办,这句玩笑话也体现出长三角合作组织的“朋友众多”。
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多次扩容与国家对长三角的支持分不开。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提出的“八八战略”第二条就明确指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推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推进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遵循。
同时,长三角城市群的平台极具吸引力,符合各地的实际需求。“每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孤立发展,对外开放推动要素资源普遍流动,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翁建荣说。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张学良做过的一项研究表明,加入与不加入长三角,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加入长三角可以使地区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8.9%。“长三角城市群不断扩容,因为有‘好处’。”
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左学金告诉记者,城市联系的紧密程度与交通直接相关,高铁网络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过去离传统意义上的长三角核心区较远的城市,或得以有条件“入长”,或加快“接沪融杭”的脚步。
以此次新加盟的安徽宣城为例,它与苏浙三市接壤,过去是交通末梢,如今,提出打造“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长三角的辐射力沿着沪宁、沪杭、沪渝高速深入宣城,每年从苏浙沪地区来的投资总量占宣城的四分之三。随着在建的杭黄高铁、商合杭高铁、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等工程推进,当地将与苏浙沪贴得更近。
而此次市长会议的东道主衢州,更是四省交界之地,到省会杭州走高速开车还需要近3小时。本次会议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杭衢高铁预计将于9月底开工,未来,杭州和衢州的时空距离将缩短到41分钟,衢州到上海也只需一个多小时。
时空距离的压缩,推动衢州深度接轨长三角,用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的话说,“衢州发展站上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风口”。如今,阿里巴巴、中兴、网易等已入驻衢州,徐文光表示,希望能够融入杭州创新生态圈。
由此不难看出,时空距离少了,长三角大家庭朋友也多了。
大与小:强化都市圈紧密层的补充
相比于此次皖南四城的“入长”,2010年,安徽省合肥城市群的加盟则引起更大的“震荡”——长三角城市群的范围从原来人们熟知的沪苏浙“一市两省”扩展到沪苏浙皖“一市三省”。
34个城市“地盘”扩大,就像尖子班扩招,班里的“大块头”上海,去年GDP已突破3万亿元,而新加盟的“小个子” 池州市仅660亿元,几乎相差50倍。“同学”间差距——不同城市的经济体量与发展阶段逐渐拉大以后,也对长三角如何协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主任姚新在会上作长三角2017年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加强次都市圈建设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补充与推动作用。
记者发现,2016年发布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也已明确次都市圈发展: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进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六大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张学良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这在长三角城市群已得到很好的实现。“一方面中小城市发展是大城市的腹地、促进了大城市发展;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大树底下好长草’的跨省域毗邻区发展模式与都市圈发展特色。”
例如,以杭州为中心城市,带动周边湖州、嘉兴、绍兴共同发展的杭州都市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发展的一大创举就是早在2007年四座兄弟城市就达成共识——抱团接轨长三角。
左学金说,大的区域组织中联系更为紧密的是都市圈,其形成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通勤率,美国都市圈城市的通勤率大概在15%左右。
在杭州都市圈,已开通湖州、诸暨来往杭州的通勤高铁;每天2000余人乘坐德清直达杭州市中心的全国首条跨区域公交588;娃哈哈等落户海宁等地区的杭资企业每天有班车接送员工来往两地;以杭州为圆心,辐射海宁、柯桥、德清等周边县市的城际轨道也正在规划与建设,两地通勤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常态。
张学良认为,长三角内跨区域、小尺度、相对精准的都市圈(区)建设,已成为长三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可复制、可推广、可辐射的发展模式。
由此可见,实现长三角亚太门户的大目标,还需都市圈这一小尺度组织紧密联系起朋友圈里的“大块头”与“小个子”。
同与异:分工互补还需市场主导
据张学良计算,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的经济总量已达到3万亿美元,与上世纪80年代我国作为追赶对象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亚洲“四小龙”经济总量相当。
长三角体量提升的同时,除上海超大城市,以及南京、杭州等特大城市、大城市以外,多个中小城市的加盟,为长三角带来了丰富性与层次感的城市差异性。
从沿海的舟山,到靠山的池州;从北部的连云港,到南端的温州,这些横跨不同经纬度的城市,因自然禀赋、交通区位等不同,带来产业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加速资源要素在长三角内配置流动,实现分工互补。
翁建荣告诉记者,浙江的优势是民营经济活跃、体质机制灵活、最多跑一次改革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此外,杭州的数字经济成为产业转型的典型,宁波舟山港拥有世界级深水良港。浙江需要在长三角一体化中,通过建设大项目,吸引资本,集聚人才,优化分工互补,把这些差异性优势发挥出来。
信息经济领先发展的杭州,积极在长三角发展中谋求合作共赢。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德生在会上讲话时表示,要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与上海以及长三角城市的分工协作,联动发展新兴产业与高端产业。加大与上海以及长三角城市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生命科学、商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共同培育,联手打造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链。
而杭州边上的绍兴,则锚定先进智造基地定位,以绿色高端世界领先标准大力改造纺织、化工等五大传统产业,加快建设具有绍兴特色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绍兴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在这些特色领域贡献给长三角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
“城市群就要有月亮,有星星。”徐文光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他提出衢州建设长三角绿色卫城,瞄准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科学定位。
对此,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院长王涛认为,衢州提出卫星城,是一个差异化竞争的战略。但是,王涛也注意到一个问题,江浙沪的产业相似度非常高。
从世界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每个地区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少数信息产业的推动,这就不可避免导致长三角的重点城市都发展这些产业。
在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研究员陈柳看来,城市差异化发展,并不是说指定某个城市只能发展某个产业,不能发展某个产业。只要把企业作为推动一体化的主体,建立统一的大市场,推动兼并收购,通过这种巨大内需的能量迸发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比如,各个城市都在搞文旅产业,如果我们有这样一个市场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到一定程度,可能有一两个企业能够胜出,在长三角建立统一的文旅品牌,用统一的模式管理其他企业。” 陈柳解释。
在某些地区产业趋同的当下,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或是推动整个长三角差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虚与实:一体化升温不仅是扩容
嘉兴市合作交流办的刘玉宝,去年底被调至上海市发改委培训中心内办公,他与新同事们每天工作非常繁忙,一边要落实2018年长三角合作的重点工作,一边忙着编制修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还有,正在筹备将于上半年在上海召开的三省一市领导人座谈会。
三省一市共抽调10多位工作人员在此驻点办公,其中来自浙江的有3位,他们大多是熟悉区域合作业务的同志。
此前长三角形成了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三级运作”机制,去年底成立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则是应区域合作探索进入深水区的需要而设立的。
翁建荣解释,过去协调会只设秘书处,不集中办公,这个新机构将推动长三角工作落到了实处,是新一轮合作机制建立进程的一小步,更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一大步。
务实工作的推进,从跨省域间频繁的合作中可见一斑。以紧邻上海的嘉善为例,当地正在加快推进接轨上海的省际交通工程,全面打通断头路,并开通了嘉善至青浦、松江、金山3条省际直达客运班线以及通勤巴士,实现了市民卡在上海城市公交刷卡结算……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一体化工程正在火热推进中。
在采访中,与会嘉宾纷纷向记者透露出一个共同的感受:长三角一体化明显升温,长三角建设正迎来一个黄金时代。
去年,李强履新上海市委书记后不到两个月,即带领上海党政代表到安徽、江苏、浙江考察,商谈长三角合作发展,确立了加强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等5个着力点。
陈柳分析,影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包括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基础设施一体化等是有形的,另一方面机制体制的建立是无形的。
未来长三角做好规划对接、战略协同、机制完善等这些顶层设计的同时,将更加务实地推进合作专题实施的脚步。本次会议就批准成立了2个专委会和4个合作联盟,设立了区域污染防治协作等5个课题与1个专题。
记者发现,长三角一体化升温并不仅仅是“朋友圈”持续扩大,虚实结合的工作的持续推进,市场活力的不断激发,真正点燃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衢州召开的这一次长三角“朋友圈大联欢”,总结的是这个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创新引领、开放发展的探索经验,记录的是长三角友城携手向着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历史进程!
相关链接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历程:
1997年15城: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杭州、绍兴、湖州、嘉兴、舟山、宁波;
2003年:台州加入;
2010年,合肥、盐城、马鞍山、金华、淮安、衢州加入;
2013年,徐州、芜湖、滁州、淮南、丽水、温州、宿迁、连云港加入;
2018年,铜陵、安庆、池州、宣城加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