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阳春三月,又是茶叶飘香时。2018年杭州“联百乡结千村访万户”蹲点调研活动启动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市园文局、市运保委)第一时间制定工作方案,安排党员干部奔赴乡村。截至目前,15个走访团、89名党员干部的足迹遍布了西湖街道的9个村和6个社区,共调研走访了710户村(居)民。
在蹲点结对的9个村6个社区中,梅家坞村是人口较多的一个。梅家坞,地处西湖风景名胜区西部腹地,是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和主产地之一。这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目前共生活着农户540余户、农业户籍人口1270余人,居民600余人。
作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梅家坞村多年来依托茶叶的“金字招牌”,将旅游产业做精做活。但是,随着周边茶楼、餐饮经济迅速发展,一些问题与矛盾也显现出来。其中,就包括排水系统承载能力明显不足。有部分住户将污水直接排放至溪沟,这不仅造成溪沟污染加重,也给梅家坞景中村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为此,从去年启动“百千万”蹲点调研活动开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景中村改造指挥部就联合梅家坞村委全面推进截污纳管工程,做到溪沟清理不留段,让污水管网埋设和污水处理覆盖到家家户户。整治期间,共计完成截污纳管约1500米,整理各类管线1644米;建立健全“河段长制”,清理溪流5000米、总面积达31000平方米,清除溪沟各类废弃管道96米,拆除溪边混凝土结构违建43.2立方米。
看着家门口的溪沟一天天变干净,原梅家坞村党支部书记翁广银欣慰极了:“要将村子发展起来,环境是最关键的。只有天蓝了,水清了,我们茶乡才越来越好,茶叶品质才会不断提升。”
最近春茶上市,家家户户开始炒茶忙。梅家坞村195号,是一幢古色古香的三层茶楼。一大早,老板娘孙春娟就让帮工整理各种炒茶的设备,准备迎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18年前,我本来在北京做茶叶生意,后来听说梅家坞要开始改建,我就回来开了家茶楼,一晃这么多年,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孙春娟的茶楼,每年都会迎来全国各地的客人,许多人来了一次就成了老客,因为信得过梅家坞茶叶的品质,也喜欢这里独特的人文风情。
现如今,梅家坞村中已有茶楼、农家乐共200多家,生意越来越好之后,管理也成了重中之重。去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景中村指挥部和村委,主动联合公安、交警、执法、拆违办等职能部门,梳理重点,明确分工,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对拉客、霸占车位、广告伞指路牌乱放、溪沟洗衣、栏杆晾晒、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违法行为和不文明现象进行持续治理。整治期间,累计出动260余人次、拆除店招店牌18处、清理霸占车位物品180件、劝退无证摊贩45起、劝导不文明行为320余人次,约谈告诫问题茶楼业主6户。
“整治之后,我们都感觉到环境好了很多,大家良性竞争,做生意的心情也好了。”孙春娟说。
今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市园文局、市运保委)将继续扎实推进“百千万”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为推进旅游国际化、党建全域化凝聚强大力量,以农村发展、绿色发展为主线,积极探索有效举措,有力推动景中村(社区)的长足发展。
蹲点手记
擦亮三块“招牌” 打造美丽景中村
名胜区(园文局、运保委)党委书记(局长、主任)翁文杰
通过此次“百千万”蹲点调研,我看到了景中村日益发展的新面貌,也看到了百姓与日俱增的新期盼。为此,我们将致力于为景中村擦亮“三块招牌”。
一是擦亮生态保护“示范招牌”。继续推进一批景中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开展一次“回头看”,梳理一批问题清单,对于生态环境问题坚持源头防治、齐抓共治,让景中村成为景区的一景,让百姓在绿水青山中安居乐业。
二是擦亮全域党建“特色招牌”。以党建为抓手,开展结对共建,加快构建景区“红绿蓝”全域党建新格局;培育基层样本,推动景区形成以“美丽茶乡、绿色梅坞”为代表的绿色发展体验区。
三是擦亮农业旅游“金字招牌”。理清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从管理、政策、宣传等方面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提升茶乡人文风情,帮助农民持续创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