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五家三甲医院将落户杭州城西 破解区域间医疗资源不平衡
大医院开到“家门口”
2018年04月17日 06:33:22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陈宁 通讯员 应晓燕 吴婧

22.jpg

省立同德医院之江院区效果图

  浙江在线4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宁 通讯员 应晓燕 吴婧)在浙江,在家门口看病的便利已覆盖城乡,但在部分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地区,区域性医疗资源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居民夏大爷的记忆里,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的三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方小、设备旧,只有简单的门诊功能,附近居民们得了大病要住院,得到8公里之外的公立三甲医院……

  不过,这些不便即将成为历史。近日,由三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而来的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式开张,宽敞、明亮的新病房由浙江医院统一运行和管理,共有床位135张,第一期开放床位41张。

  三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华丽转型得益于西湖区的一项全新举措:从2018年起,用三年时间,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浙江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5家省市级三甲医院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办医。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正是首家开张的医疗合作机构。

  不管是浙大一院之江院区、省立同德医院之江院区、市妇产科医院城西院区的紧密合作,还是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重点托管,灵隐中心的“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模式,都和“双下沉、两提升”实现了完美契合,为区域性医疗资源失衡这道医改难题提供了新解法,也让数以百万计的居民从中获益。

  老难题

  区域医疗资源失衡

  在西湖区卫计局三楼的一间办公室内,墙上贴着的一张地图引人注目。这张《西湖区主要医疗机构分布图》上,用红、蓝、绿三种颜色标识出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布。

  “这一区域约有100万人口,却只有5家省市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西湖区卫计局副局长楼卓鑫告诉记者。

  一张静态的分布图,折射出动态发展着的医改难题——在西湖区,省立同德医院2017年的急诊人次达16万,这在杭州市的公立三甲医院中位列第二;但同样位于该区域的三墩镇始终是医疗资源分布的“盲点”,目前该区域有人口25万,到2020年,预计将增长为40万。

  据西湖区卫计局统计,西湖区所拥有的千人床位数、医生数、护士数,均在杭州市平均水平以下;更为严峻的现实是,西湖区的老龄化进程达到20%以上,老年专科建设压力日益凸显……

  这个难题,同样也出现在我省其他地区——

  “我们的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不可避免。”省卫计委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浙江大学医学部卫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董恒进教授说,国家在设置公立医疗机构时有严格的参照指标。“比如一家大型三甲公立医院,必须设在有一定人口数的区域,才能发挥它最有效的社会功能。一家大医院从落地到成熟需要时间,医疗机构的‘成长速度’往往跟不上城市化进程。相比重新筹建一家大医院,建分院的时间更短,同质化的管理也将给人才培养、技术下沉带来诸多好处。”

  新解法

  重新布局医疗网络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西湖区和5家省市级三甲医院集中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西湖区将分别和这5家省市级医院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办医。

  合作办医,不仅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专科技术逐步下沉,也重新布局了城市医疗网。协议指出,将根据区域特点发展医学专科。

  “城市三甲医院要应付大量的疑难杂症、危急重症病人,往往没有精力、没有场地完成老年照护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缺少足够的经验和高精尖的技术。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将在老年专科上发挥所长。”浙江医院院长严静告诉记者。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城西院区,则将填补西湖区妇产科资源的空白。

  “大型公立医院除了承担公共卫生、疑难杂症和危急重症的抢救功能之外,还应该将医疗人才输送到基层去。”省立同德医院院长柴可群说。

  近5年来,随着我省“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推进,省立同德医院与西湖区的五常、古荡、翠苑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合作,向基层输送了大量医学人才。根据规划,省立同德医院之江院区(杭州市西湖区第二人民医院)占地36亩,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将“平移”医院精神卫生等方面的优势专科并设立门诊。

  新希望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新增设的5家医院,既有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的分院,也有转型升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层次的医疗资源配置,是为了满足区域内不同人群的就医需求,引导基层首诊。

  “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力,合作办医模式的最终指向一定是分级诊疗。”董恒进说,就近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他在国外生活时养成的习惯,回国后,他也坚持选择在“家门口”首诊。“如果要看病,我的第一选择是几百米之外的浙江大学校医院。”

  早在2013年,董恒进课题组就启动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课题报告》。经过调研,课题组发现,推动分级诊疗的关键,在于加强基层的临床能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要发挥预防保健、慢病管理等方面的功能,还应该加强在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疾病等方面的临床诊治功能,从而减少大医院的门诊压力。”

  除此之外,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还有更多的“硬骨头”要啃。

  “比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薪酬制度是否能有效改革,全科医生的管理是否到位,基层的基本药物制度有没有完善等等……”在董恒进看来,这是一个涉及财政、人力、医保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在政策层面加以引导。

  “未来,医疗资源的下沉依然是大方向。”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在浙江推行了近5年后,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上级医院和基层医院需要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办医关系,有效引导分级诊疗,加强基层首诊。


标签: 大医院;医疗资源;平衡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