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
出地铁后如何“无缝衔接”到公交车换乘?私家车到地铁口接驳到底该停哪儿?地铁口处一时找不到小红车怎么办?4月24日,市政协开展首次专题提案办理“双月协商”,聚焦“加强地铁与地面交通接驳”,围绕市民最关心的交通出行议题建言献策。
构建完善“无缝公交”体系 打通地铁与公交的“最后一公里”
市政协委员张望经过一年多的调研,提交了《关于构建完善“无缝公交”体系,以解民忧及减轻主城区交通压力的建议》。在这份提案里,张望结合他调研过程中的实例、普通市民的反映及自己实地走访地铁站点的调查心得,提出了一些问题:以良渚站为例,在2号线开通后公交公司公布的首批7条接驳线,其中有安排途经良渚博物馆的一条公交线,但是间隔时间为15分钟,首末班车时间(特别是晚间末班车时间7:00结束),结束时间太早,间隔时间太长;九和路地铁口缺少停车位规划,七堡没有公共停车场的地铁口边冒险违停的车辆很多。他认为,枢纽建设是杭州“十三五”时期一个重要内容,杭州要打造国际性区域交通枢纽,需要城市的交通枢纽来支撑,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和无缝对接,构建一个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出行方式。他以摄影师的视角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以地铁站为核心,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配套公交站、公共自行车点,实现真正的“无缝”;配套地铁的公交线路可以延伸到主要小区,高峰时间班次密集些,首末班车时间延长,让居民在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实现最大程度的便利;在杭州东西南北四大汽车站建起换乘中心枢纽,配以大型多层式停车场,形成地铁、公交、的士、长途汽车等一体化进城格局,鼓励与引导外地车主换乘公交进城;财政补贴及奖惩调节鼓励公交出行。降低民众公交出行成本,同时尝试对严重及经常性占用道路、能源等公共资源者适当征税(如新加坡对滥用私车占用公共资源者课以重税,英国对自驾车进金融城者予以处罚)。“要构建一个完善的‘无缝公交’体系,协调起来确实是件难事,涉及政府多个部门。但我还是很热切地期望着,关注着,希望杭州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做好城市协调发展这篇大文章,使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轨道交通有序衔接,为老百姓解决好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张望说。
针对张望等委员提出的问题,市交通局、公交集团等职能部门进行了回应。由于客观存在兼容用地开发时序较难匹配、地块拆迁更新难以实施、相关工程临时占用土地、部门协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原因,地铁站点的交通配套还有待完善。下一步,将结合杭州城市特点,按照“建筑综合开发、空间一体化利用、交通零距离换乘”的规划理念,发挥不同交通模式的优点,优化站点周边交通用地,从用地角度保障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同时,在新区规划中逐步推行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TOD规划模式,同步地铁站点与周边用地开发时序。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部门沟通协同机制,形成合力,协同推进,确保各相关工作落实的高效性。
部分地铁站附近不见自行车点了 发展“地铁+公共自行车”接驳
市政协委员王英调查发现,人们对铺天盖地投放的网约租赁单车,压垮城管防线现象十分不满却又无奈,原因是民众出行有接驳地铁站等等需求,而公共自行车“小红车”往往存在借不了、还不进、离地铁站远或无对接站点问题,无法就近贴身服务是“小红车”死穴。她举例说明,地铁2号线二期新开通到古翠路后,尽管公交部门已考虑接驳小公交,相比公共自行车,与地铁接驳的小公交车却不如预期火爆,不少接驳线路公交车上人数并不多,究其原因,一是坐公交车没法预估时间,二是部分线路要绕行,很浪费时间,而“小红车”比小公交车接驳更方便快捷。
她分析认为,地铁+公共自行车才是首选的最佳服务方式。她建议,规划审批部门可以考虑用早规划促早建设,配合公交公司等责任部门尽快落实行动,解决新地铁线站周边缺乏小红车配套交通接驳问题。地铁站点周边小红车服务点的位置,应考虑在地铁出站口就近规划设计,并在出口处有交通接驳提示标识。同时,加强地铁线站点周边公共交通配套服务,还可以考虑社会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网约租赁单车等等的停车场设计规划,方便大家接驳换乘。
自行车和地铁配,这是绝配,十届市政协委员张和平认同王英委员的观点,他提到,国际上也非常通行把地铁与自行车作为最佳的无缝接驳方式。如果需要换乘,步行,500米到1公里;自行车,至少1公里到1.5公里,这样的话它可以在地铁沿线集聚两侧2-3公里范围之内的旅客,一般也超过了两个地铁站的间隔距离。如此,一条地铁线路哪怕50公里长,可能就覆盖了100多公里了,大幅度地增加了地铁的覆盖,地铁的效率随着就会提高。而且,自行车是交通工具,也是一种休闲工具,用自行车替换小汽车休闲,用地铁+自行车的休闲方式替代或部分替代私家车出行休闲,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可以考虑把地铁配自行车作为解决杭州交通拥堵的一个主攻方向,加快研究。
市规划局表示,随着公共自行车布点的逐步完善和地铁线路的开通,公共自行车在地铁换乘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地铁接驳“一站一方案”的编制中,已要求设计单位与城管委、公共自行车公司结合地铁施工后的地面恢复方案,现场踏勘,落实地铁站点的公共自行车布点。与此同时,由于轨道站点客流量较大,进出密集,已建成的公共自行车点也存在借还困难的现象,对此,规划局已要求公共自行车公司采取加强车辆调配,增派站点人工驻点,采取智能化还车系统等措施,以满足站点公共自行车接驳需求。
换乘停车场地下空间与地铁打通 让地铁与地面交通接驳更合理
“双月协商”会上,针对地铁与地面交通的科学合理接驳,政协委员们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很多建议。余莹等委员提出,未来在杭举行的各类会议会展和体育赛事等活动会越来越多,大量国际人士集中涌入,交通及其配套是关键一环,线路、服务和配套的国际化规划要先行一步,地铁与地面交通接驳也可以考虑以酒店、场馆设施等为接驳停靠点。开通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到重点区域、景点、酒店的公交(客运)专线。
何崇中等委员则提出,规划地铁口附近建立私家车与地铁接驳的便民停车场。市建委进行了专门回应,将大力推进外围地铁站点周边的P+R停车场库建设,并实施停车费换乘优惠(即停车换乘地铁出行,停车费半价减免),引导车主停车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在钱江新城的规划中,已经分别规划有41条地下通道和34条空中连廊,并针对地铁7号线和9号线的未来建设还提出了八处地下通道和空中连廊布局区域。令赵欣浩委员惋惜不解的是,已经规划好的75条地下通道和空中连廊,目前仅建成18条地下通道和12条空中连廊,仅为规划的40%,且大部集中于市民中心等市政建设范围,使许多原本科学长远的立体交通功能体系规划和设想得不到全面的落实。他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市规划、城管、公安、交通、地铁、钱江新城管委会和属地区政府等多方合力,适当超前、系统规划、立法推进、强化管理、督促实施,全面开建一个高起点、现代化的钱江新城立体出行交通新系统。当前,主要建议首先对已经规划但没有建设的地下通道和空中连廊进行梳理,逐条进行原因分析,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建设的进度,让钱江新城拥有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尤其是地下通道和空中连廊的建设和完善)功能系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