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北大教授李迪华因一场《“与人为敌”的人居环境》演讲走红,接受专访时表示——
我对杭州这个城市特别期待
2018年06月22日 07:00:45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陈伟斌

人行道上的水泥墩可以说是很多城市的标配。

  浙江在线6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伟斌)近日,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副教授李迪华火了,因为他的一次名为《“与人为敌”的人居环境》的演讲。

  演讲中,他列举了不少“不友好”的城市设计——十字路口上的书报亭、城市里的过度照明、人行道上的水泥墩、很容易刮伤行人的路牌金属棱角、公园里到处安置的隔离栏和石墩铁索……都给人们带来不便甚至危险。但由于司空见惯,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

  有人对李迪华的观察深表赞同,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他过于敏感甚至较真,并且这些城市细节设计的存在,多少也有其合理性。

  记者专访了李迪华,争议中的他表示,城市设计的细节很关键,他个人对杭州特别期待。

  “与人为敌”和“习以为常”

  不能因为某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就把自己说服了,面对那些“与人为敌”的城市细节,依旧需要慎重面对。

  钱报:您一直很关注城市道路上那些隔离墩。但在很多人看来,这似乎并不是什么值得关注的城市细节,更谈不上“与人为敌”,且有其合理性。

  李:任何政府财政资金都可以同时做很多事情,要不要建隔离墩或城市隔离措施,应该慎重考虑。城市公共设施,用的都是公共财政资金,花钱做这件事意味着做另一件事的钱可能就没了。

  所以在我看来这是大事。对人的安全考虑不周到的话,它就没有足够的正当性。我们特别容易被“存在即合理”这句话欺骗。

  钱报:可没有这些隔离设施,也许会让城市管理出现一些小困难。

  李:为什么会有难度?我们有交通法规啊,为什么不去管理呢?这背后还是政府部门的管理问题。

  钱报:这些细节问题应该怎么改善?

  李:其实我们的政府很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所以设计了“12345”,这个电话管“老百姓所有的天大的小事”,就是在城市中遇到任何问题,你都可以通过“12345”来寻求帮助,政府已经走在了城市建设前面。

  钱报:很多人会说打“12345”没用。

  李:这是一个过程,老百姓应该关心自己所在城市的设计安全问题,提出来才有机会去改善,大家都不提,就永远这样了。

  城市设计需要关注常识和感知

  每个部门都在关注自己的利益,经常缺乏统一协调,所以城市就这样被分裂开去,让更合理的城市管理方式变得很难。

  钱报:此前您说每一次出行就像修行,这个心态是否过于紧张了?

  李:有个网友在微博给我留言说,他觉得他的每一次出行都是“渡过一劫”。

  我见过一个孕妇差点被停在人行道边的自行车勾倒,但幸运的是她当时条件反射般有了解决方案,有心理准备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她说她习惯了,那就说明这种现象对她来说太习以为常。这其实非常糟糕,我们为什么生活得那么累?

  有人可能说我过于紧张,但难道我们的生活就应该这样吗?更糟糕的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即便遇到因为城市设计的不合理而导致自己受伤,都觉得这是自己不小心,这就是“习以为常”。

  钱报:那我们在谈城市管理细节时,更需要关注哪些?

  李:关注常识和感知。我们谈常识,谈个人的生活体验,谈个人的生命健康权利。过去我们的城市建设为什么会在常识这个问题上失守?是因为过去我们的一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并不在意这个角度,规划不如领导一句话。而规划有时也有问题,常常写着“以人为本”,但什么是以人为本,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做规划的人理解有偏差。

  此外,据我观察,有时候,一些部门都只管关注自身的利益,不从城市的整体角度去考虑,缺乏统一协调,所以总体来看,我们的城市设计在细节上,往往是割裂的,老百姓前些年反应强烈的城市道路老是挖了填,填了挖,有时就是这个原因。此外,类似有些书报亭就建在人行道路口上,这种不合理就是人为的,而且是我们可以去改变的。

  太容易满足的低标准规范

  由于对城市设计的常识和感知的失守,让人们甚至都麻木到不知晓可以因此维权,然而如果长期下去,我们的城市就很难有改进。

  钱报:您曾提到过一句话,说现在城市建设中,设计的这个环节被简单粗暴地跨过去了。

  李:简单理解的城市,都是经过设计、有规范标准的,所以你看到几乎所有存在潜在危险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符合现有规范的。

  但为什么符合规范的城市,它仍然是危险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在建设这些工程时,我们把规范当成了一个最高的标准,只要满足规范的基本要求,反正你没有办法批评我,我就够了。但很显然,一个健康安全、对人友好的城市,规范和标准应该是城市建设的最低要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我们今天的这些城市建设标准规范,它本身就太低了。

  而且我们很多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经过严格设计,所以设计背了黑锅。

  老百姓对设计是有期待的,城市要变得更好,它必须要有好的专业设计。

  钱报:那一个好的城市设计,最高目标是什么?

  李:首先一定是满足人的最基本的需求,确保人身安全;第二个层次是便捷;第三个层次是这个设计是让人轻松的;第四个层次还要体现地方精神。只有满足了这些层次,那么它对任何一个外来人都是友好的。这就是我为什么特别期待杭州这个城市,因为杭州本身起点很高,是最有可能为中国建设出一个典范性的城市。

  不过我到杭州好几次,有时也遇到问题,比如当时的莫干山路上,原本是可以修得很平整的,但很多地方还是有些小坎儿。这完全可以通过施工避免,但是施工设计单位都没有去追求做得更好。

  我想这些细节,是杭州的城市建设应该去改善的。

  钱报:难道我们现在的设计师们,都没能达到这些要求?

  李:我只能说我们今天的很多设计师,他们都具备基本职业技能。但他们真正缺乏的是什么?就是和很多百姓一样缺乏常识,他们的常识失守,因为他们长期也是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来。我的那次演讲出来后,规划和设计专业人士对我的质疑和批评中,最普遍的就是说我的演讲学术含金量不高。其实我是刻意不深谈学术,我不希望分散人的注意力,真有价值的是什么?是我们回归常识、回归人的感知、回归我们最朴素的对人的关怀,这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比专业素养、学术水平更加重要,谈得故作高深很容易,但是要让人人都懂,就难了。

标签: 杭州;人文;人居环境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