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6月28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童健 通讯员 俞平)全民手机时代,书信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而对杭州江南实验学校601班的同学们来说,小学的最后一学期里,在品德与社会课上聆听班主任汪根富朗读写给他们的书信,已经成为了习惯。6月27日中午,同学们走出了期末考场,汪根富将最后一封信配上淡雅的花纹,打印了出来。
和前19封书信不同,最后一封信是一首四言诗。此前,有老师写给同学的嵌字诗走红网络,而汪根富的这首48字的诗难度更大,从全班46位同学的名字中各取了一个字,另外两字则是校名。“秋语舒畅,笑意轩扬”“江南奇俊,方可兴业”……同学们看到诗以后,都兴奋地寻找自己在哪、和哪位同学排在一起。
“写诗挺快的,我把选中的字放在一起,不断剪切、调整,兼顾表达和韵律。”汪根富告诉记者,做注释很有挑战性,花了两周时间。每处注释都找到了带有同学名字的成语或古典诗文,由此展开一段凝练的寄语。“我希望给每位同学独一无二的赠言,让毕业充满诗意。”
如果说第20封信是“独家定制”的临别赠言,那么前19封信则是相伴前行时的师生长谈。汪根富认为,虽然和同学们每天见面,亦可随时打电话交流,但写信的过程安静而专注。
汪根富说:“平凡和琐碎的生活中包含着许多有教育意义的元素。”不值日的同学主动擦了黑板,有同学对新学期计划只有“三分钟热度”……汪根富随时把这些小事记下来,作为周末写信的素材。
细雨绵绵清明时,有位同学在放假前说:“希望假期作业少点,我要‘嗨’起来!”汪根富偶然听到,沉默良久。在他看来,孩子们年幼,尚未理解慎终追远的情思,缺位的生命教育要补上。
“一年到头的假期大大小小,清明假期赋予我们的意义是留一天时间思念故人。这是哀思的寄托,是往事的追忆。”4月4日,汪根富在第8封信《清明 故人在》中写道,“虽不至于沉湎,亦不可无知。有人一定在你的心灵的某个温柔处安放。”他将信制作成微信文案,发送到了家长群里。
喜欢看书,可语文成绩提不上来,令一些同学忧虑。汪根富第7封信里写道:“读书要耐下心性,静待花开,扎在书堆里的同学一定会带有不一样的气质。”进入六年级,同学们不爱举手发言了。第18封信中,汪根富告诉他们,笔记本密密麻麻不见得是好事,还是期待同学们在课堂上争鸣。
这学期是告别童年、迈向青春的关键阶段,20封书信以亲和、温馨的方式传递着班主任的谆谆教诲,浸润着同学们的心田。彭亦玹同学说:“每次老师一读信,全班立马安静下来。这20封信装满了老师的关爱,也教会了我们许多道理,是一份沉甸甸的成长礼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