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的1日与11日,是杭州的“排队上车宣传日”。自2016年开始开展这个活动以来,在杭城的150多个公交首末站和3000余个中途站里,排队上车正逐渐成为百姓习惯。
每个月的1日与11日,是杭州的“排队上车宣传日”。自2016年以来,杭州公交集团都会在这个日子到主城区的各个公交首末站对上车乘客进行排队候车的引导。随后,又有万名市城投集团党团员志愿者加入劝导的行列。两年多过去了,在杭城的150多个公交首末站和3000余个中途站里,排队上车正逐渐成为百姓习惯。今年4月起,在市文明委的统一部署统一协调下,市城投集团又联合市直机关工委、杭州银行共同举行“请排队上车 为杭州添彩”大型公交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将倡导“文明排队上车”推向新的高潮。
引导设施不能少
护栏或地贴因地制宜
早在2015年,杭州公交集团在10个公交首末站开展了“请排队上车 为杭州添彩”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和引导,排队上车这一理念逐渐进入了杭州市民的生活。一年后,杭州公交发布的首末站“排队上车”指数显示,99%以上的乘客在引导设施完善的公交首末站里,都能够自觉排队,有序地上下公交车。
记者在吴山广场公交站看到,每个候车台上都安装了排队上车的护栏,在平峰时段,人们都能自觉站在护栏内候车,每天下午四五点的高峰时段,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候车也不会很拥挤。在灵隐公交站,从地下通道开始就设置了引导的护栏,哪怕是在节假日,车站内也秩序井然,这一点受到了不少外地游客的夸赞。
“有护栏的话,我一般都会站在护栏里,如果没有护栏,我可能就会随便站了。”乘客何小姐的一番话代表了不少人的观点。除了首末站,主城区内还遍布着3000余个中途站。这些中途站受场地限制,要安装设施就没那么方便了。公交二分公司客运科负责人林琦告诉记者:“过去我们也尝试过在部分中途站设置护栏。但是由于站台本身就比较狭小,护栏反而对乘客的通行造成了阻碍,效果不太好。”
目前,杭州公交集团正在青春医院公交站进行新的尝试,在地面上喷涂地贴标志,这样既不占用空间,又能提醒乘客注意排队。记者在现场看到,地贴采用鲜明的蓝色,长3米,宽0.8米,写有“排队上车”的字样。大部分候车乘客都能自觉地站在地贴范围内,站台的秩序也因此变好了。
排队上车体现个人素质
有些站点的老乘客已相当自觉
2016年4月,杭州人林大伯从浙一医院体检出来,在大学路北口公交站搭乘公交时,被等公交的人群挤倒,摔成股骨粉碎性骨折。这件事情经过报道,引发了全社会对公共文明的思考。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即使是在没有引导设施的公交站,也应该有序排队,文明出行。
位于密渡桥路上的武林门北公交站,一年前也曾有一张照片刷爆了杭州人的朋友圈:在晚高峰期间,没有隔离设施,也没有文明劝导员的情况下,等车的乘客们自觉地排起了一字长队。
7月16日上午9点,记者又来到了武林门北,506路公交车还没有到站,已经有七八名乘客排起了队伍。“506路是开往余杭区的一条长线,过去乘客都喜欢争先恐后地抢座位,但越是抢效率越低,反而是这两年大家开始养成排队的习惯了,依序上车找座位就好了。”司机赵师傅说。
像武林门北这样的车站还有很多,如岳王路16路公交车站、六公园站等,即使没有引导设施,乘客也会自觉排队。“排队上车很多时候体现个人素质。据我们观察,一些高校、科研机构周边的公交车站,排队上车的氛围比较好。医院周边以及一些城郊接合部略差些。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目前来看,还需要对乘客进行引导,营造文明出行的氛围。”杭州公交集团客运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呼吁更多市民身体力行
营造文明出行氛围
2016年,杭州城投集团动员了万名党团员志愿者加入排队上车、文明劝导的队伍,在每个“排队上车宣传日”里,这些志愿者和杭州公交集团的文明乘客劝导员一起,在公交站进行文明乘车劝导。今年4月起,劝导活动再次升级。城投集团联合杭州银行开展文明排队上车扫码返现活动,每个月1日与11日,在主城区延安新村、闸弄口新村等200个公交站内按秩序排队的乘客,只要用手机扫描志愿者出示的二维码,就能收到返还的2元车费。据悉,第一批杭州银行将投入资金100万元,来鼓励市民的文明出行行为。
市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扫码返现活动效果良好,目前已经有3000余人通过有序排队获得车费返现,“下半年起,我们不仅要扩大活动影响力,增加参与返现活动的公交站点;还准备给更多的公交站点喷涂上引导地贴,第一批先改造杭州市中心200个站点。我们也呼吁杭城市民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将开放一部分站点组织市民开展文明排队上下车劝导服务。”
关于排队上车,在记者随机街访中,一些乘客还提了一些建议。有乘客提出希望公交站台都设遮阳棚,否则太晒,都急着上车难坚持排队;有乘客提出有的地铁站口的公交站候车人数太多,可否适当延长站台;有乘客提出残疾人的排队问题……正如杭州的斑马线前礼让,经历了一个培养的过程,要使排队上车文明出行这个理念深入每位市民的心里,需要城市的每位市民和城市管理者一起努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