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孙亚青:与王星记一同成长的43年
2018年08月20日 08:14:09 来源: 每日商报

  孙亚青正在指导年轻员工“烫花”工艺,每年王星记都会招收新学徒,让每一个制扇工种都有老中青梯队。

  细拉檀香扇《松鹤》

  孙亚青,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星记扇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拉花”工艺是孙亚青的拿手绝活之一

  文/记者 应丹 摄/记者 张凡

  杭州G20峰会期间,王星记扇子作为“国礼”惊艳亮相。刚刚出炉的2022杭州亚运会会徽,“扇面”是六大元素之一,再一次将王星记代表的杭扇呈现在世界面前。

  王星记现任“掌门人”孙亚青在王星记百年之际进厂,从一线工人做起,车间主任、门市部经理、副厂长、厂长,一步步成长为企业掌舵者、非遗传承人。与王星记一同走过的43年岁月里,无论潮起潮落,她始终坚守“精工出细活、料好夺天工”的匠心精神,亲身参与和见证了王星记品牌建设发展的坎坷历程,并带领王星记拥抱改革开放,紧随时代变化,开拓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让世人看到了百年老字号王星记风雨不倒、历久弥新的勃勃生机。

  孙亚青1975年进王星记扇厂,那年正值王星记成立100年,她说只要记得王星记几岁了,就知道自己进厂几年了,她和王星记是一同成长的。

  谈起与扇子结缘的43年,既是时代和命运的偶然,也是她的性格和兴趣使然。在孙亚青的记忆里,每天上学路过位于解放路上的老王星记扇厂,放学在扇厂门口踢毽子、跳牛皮筋,从玻璃橱窗里看各式精美的扇子,是童年里最简单的快乐。

  读中学的时候,看到姑姑在做王星记扇子的外加工,帮她打下手的时候,发觉自己蛮感兴趣的,上手也特别快。每次去交扇子的时候被老师傅夸有天赋,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于是,孙亚青主动请缨自己做,一个月还能挣上十几块钱,多帮家里分担经济压力。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孩子们有各种玩具可以玩,做扇子这样的手工劳动对于我来说更多是一份乐趣。”毕业后,孙亚青主动选择到王星记工作,甚至放弃去邮政、铁路部门工作的机会,这份工作一做就是43年。

  刚进厂的时候,好学肯干的孙亚青总是哪里需要人就去哪里。没过多久,她就能熟练出色地掌握基本技术。当时的俞厂长觉得这个小姑娘悟性好、肯吃苦,便问她想学什么技术,胆大要强的孙亚青提出要学有难度有技术的“拉花”。

  在薄薄的扇面上,用钢丝拉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上万个小孔,组成千变万化、虚实相宜的精美镂空图案,镂空越多,难度越大。

  “这门手艺学会容易,学精就难,每天就像拉锯一样反复用钢丝锯着木片,一天练习下来,手指手臂酸痛不已。听师傅说练上15天疼痛感就会明显减弱,我就含着泪咬着牙,一天天倒计时。”孙亚青不止在“拉花”上勤学苦练,精益求精,而且在十几年间,她换了6个制扇工种,每一个都练到炉火纯青,这也使得她之后在管理决策、技术创新上有足够的话语权。

  2008年,王星记制扇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作为王星记檀香扇第四代传人,孙亚青是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被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和第三届中华非遗传承人薪传奖;2017年被认定为首届“杭州工匠”、首批“浙江工匠”,还被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从一名普通的制扇女工成长为“非遗”传承人,孙亚青见证了王星记从昌盛到衰落再到复兴的整个过程。43年与扇相伴,孙亚青已是一个十足的“扇子迷”,无论走到哪里,心里都惦记着扇子,大家说她是为扇子而生的人。

  坚持手工,做有灵魂的艺术品

  1875年,杭州“扇子巷”诞生了王星记扇庄。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整整143载。作为中国传统手工制扇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历经企业发展的起起落落,王星记一直秉承“精工出细活,料好夺天工”的祖训,依然遵循古法、手工定制,精雕细作,将扇子打造成为名人书画的艺术雅集,与时尚相映成趣的新潮流,更是修身养性的把玩之物。

  “每一把手工制作的扇子都是活着的有灵魂的艺术品。”孙亚青随手拿起了办公桌上的一把扇骨,虽是普通竹制材质,但手感细腻、包浆圆润。

  “一把黑纸扇需要88道工序才能闯过‘三关’:不怕雨淋,不怕日晒,不怕褪色。”她很是骄傲地指了指面前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扇子说,王星记的扇骨用的都是上等的竹木,甚至红木、檀木等。黑纸扇用的是桑纸,黏合扇骨和扇面的是黄鱼肚,所以王星记的扇子历来就有“一把扇子半把伞”的美誉。

  “现在形形色色的扇子充斥着市场各个角落,但随时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她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王星记若还想传承下一个百年,就一定严守品质关。

  “不像互联网企业挥一挥手就能有一大笔销售额,我们吃的是手工饭,匠人要靠品质说话,而非单纯地看收益、利润、销售量。百年品牌要走得长远,走得好,必须‘慢’下来,做精、做优、做特色。”

  “如果说手工制扇是王星记的魂,品质是王星记的根,那么工艺美术大师、制扇工匠,这些人才是技艺传承的命脉所在。”如今,王星记拥有了全国最精英的制扇团队,其中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6人,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2人。每年王星记都会招收新学徒,让每一个制扇工种都有老中青梯队。

  “文化的传承要靠年轻人。让更多年轻人认同和喜爱扇文化,掌握制扇技艺,才能在他们中间寻找到合格的传承者。”孙亚青说。

  讲好百年老字号的“现代故事”

  很多人说王星记赶上了好时候,B20杭州峰会、G20杭州峰会,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部长论坛等国际会议接连在杭州举办,随着杭州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给深耕杭州热土的王星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机遇与挑战并存,王星记在一次次国际会议上给世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跟王星记本身过硬的制扇工艺与传统文化巧妙地现代表达分不开。

  眼下王星记正紧锣密鼓地为即将到来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准备礼品,在筹备阶段,团队为设计创意搜肠刮肚,孙亚青也一直冥思苦想。

  就在一次开车途中,孙亚青注意到某款汽车前脸的格栅上有色彩的设计,这让她脑中灵光一现,立马联想到了如果扇骨上加入色彩会是什么样子?

  与设计团队的充分沟通和磨合之后,把16国的国旗色彩提取到了扇骨上,不仅打破以往扇骨单一颜色的单调,而且扇骨一开一合之间尽显文化内涵和时尚创意。孙亚青对这次的礼品信心满满,相信届时又会带来一次精彩的亮相。

  作为百年老字号王星记的掌门人,孙亚青深深感受到杭州国际化进程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及当今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挑战。

  “拥抱时代变化,老字号在发展机遇面前,要懂得如何将传统文化优秀基因与时代脉搏相结合,讲好百年老字号的现代故事。”

  在孙亚青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扇子纳凉的功能已经淡去,王星记以老字号文化为底蕴,在设计上下功夫,从传统中挖掘新元素,从新时尚里延展扇文化,赋予扇子以新的生命。以实际行动开启老字号“时尚化”、“大众化”、“国际化”的蓝图。

  一把折扇摇曳千年文化,不仅折进匠人的精工细作,也扇出了老字号的时代创新之舞。她对王星记未来发展的设想是:致力于打造国际性民族品牌,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并实施海外市场的布局,将本地化品牌产品提升为国际化品牌产品,将中国上千年的扇艺产品缔造新时代新市场。

  (部分照片由王星记提供)

  玉骨洒金扇(G20晚会礼)

标签: 王星;王星记;扇子;扇骨;老字号;工种;工艺美术大师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