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萧山乡村振兴样本:特色山村撬动“美丽经济”
2018年08月20日 08:28:11 来源: 萧山日报 记者 钱嫣 杨圆圆

  “这里要配句诗,平平仄仄平……”凤凰坞村董氏家庙里,72岁的董文林和一帮“资深”村民埋头于字典和各类书册中,修家谱事宜已持续5个多月。尽管是义务劳动,统计、访问、整理汇编工作十分枯燥繁琐,这些20多位老人却一点也不敢怠慢。“家谱代表着我们的宗族,只要血脉不断,历史、文化都可以传承下去。”

  善于传承文化、保护历史,正是凤凰坞村的特色。近几年,打响特色山村品牌,已成为河上撬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力杠杆。通过带“热”乡村旅游,这里的“美丽经济”正在做大做强。

  特色山村引客来

  三面环山的凤凰坞村,有上千年的建村史,村中百年古木林立,文化印记留存完整。除了岩将庙、文昌阁、紫云仙院等古迹遗存,村内还保留着珍贵的抗战记忆。

  这里曾是萧山抗战的指挥中心,一幢破败的老建筑是当时县政府机要处所在地,布满弹孔的老墙上,还留着抗战时枪林弹雨的痕迹。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区镇两级出资修缮了老宅,并通过社会众筹募集资金进行布展,萧山抗战纪念馆于2015年9月开馆;2017年中美合作抗战纪念馆开馆,由乡贤采访撰写的《凤凰坞抗战记忆》也正式出版。

  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凤凰坞村带来了人气。为更好地留住游客,村内又相继推出国学课堂、抗战训练营等配套的旅游项目,并专门成立旅游公司,推出民国抗战之旅、知青文化之旅等数条精品线路,一日游、多日游、亲子游等也火爆起来。

  据统计,2016年凤凰坞村的游客近10万人次,2017年达14余万人次,今年上半年已突破10万人次。

  这些天,村民董六明正在忙着改造自家墙门。原来,外面来的旅游大巴路过时,经常会被他家墙门上的檐瓦剐蹭。老董打算把墙门往里挪挪,让大巴进出更方便。

  村民尝鲜“旅游饭”

  看着旅游大巴、私家车频繁进出,一些村民从中嗅到了商机。原本依山傍水的农户挂起灯笼,开门做起了农家乐和民宿生意。短短两年,凤凰坞村的农家乐、民宿数量实现了从0 到20的增长,2017年营业额达到300余万元。

  据村内统计人员介绍,每年10多万的参观游客中,留下来用餐、住宿的占三成多,家庭组团游最为常见。村民杨英家的农家乐,就是响应镇里发展乡村旅游号召而创办的,每天最多能接待10桌客人。“以前散客居多,现在旅行社团队多起来了,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杨英说,村内农家乐人均用餐价位在30元到100元不等,她开的这家凤栖庭院餐厅属于中等规模。

  与此同时,惜晚庐、白凤溪畔……一个个有着诗意名字的民宿,从凤凰坞的田间地头、山涧野溪边“长”了出来。当然,为保证服务质量,河上镇的各职能部门会不定期上门检查,确保农家乐、民宿的规范和品质。

  乡村旅游的兴起,不仅为村民带来增收,还促进了乡贤的回归。眼看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尝到了甜头,不少在外打拼的村民也纷纷回家“创业”。

  “美丽经济”花正艳

  游客来了,传统民俗文化被重新激活。不仅仅在凤凰屋坞村,镇内各村凭借独特的文化元素,在乡村旅游中正式打响了名头。河上龙灯胜会、东山年糕节、里都清明节、紫霞河灯节、联发马灯节、众联甑山庙会、凤凰坞端午节……特色足、花样鲜的传统民俗活动,可以从年头排到年尾。

  而多彩文化活动的举办,不仅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也让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再次找回自身价值,变身为乡村旅游的志愿者、参与者,为河上乡村旅游的发展添砖加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让游客和村民最大限度地共享河上乡村旅游开发的成果?日前,河上旅游公众号推出了“智慧地图”。这份智慧地图将全镇域内各景点、停车场、餐饮、民宿等做了串联,游客可借助地图自主进行智慧化引导。下一步,该镇还将推出专属的旅游APP,为游客私人定制旅游清单,提供菜单式服务;村民们可通过注册、培训,成为导游、厨师、景区内观光车司机等“共享”服务人员,也可在家门口做点小生意,参与到整个旅游产业中,共享发展成果。

  积极拥抱乡村旅游的春天,河上“美丽经济”发展势头正劲,花开正艳。

标签: 凤凰;村民;乡村旅游;家谱;凤凰坞村;抗战;农家乐;游客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