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雪兰 摄
这是一群时时刻刻奔波在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以下简称地信大会)项目施工现场的人,不论寒暑,不论早晚,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
春去秋来,四季交替,他们经历德清如同大工地一样的忙碌,见证德清新地标的诞生,也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他们就是地信大会的建设者,默默无闻,但兢兢业业。
今年11月,地信大会将在德清举行,各项大会配套工程进入紧张的收尾阶段。置身其中的大会建设者,用自己的汗水浇筑起德清的点滴变化。
文明建设氛围浓
作为万千建设者中的一员,来自上海建工的蔡大伟,现在是地信大会主会场项目的工程师。在德清度过了800多个日日夜夜,他早已对这里的一切感到很亲切。
“很幸运,我能参与其中。”回想起两年前的“出征”,蔡大伟仍历历在目。
“2015年10月,我和同事接到通知,要去德清做一个大工程。后来才知道,是负责地信大会主会场项目的建设。”蔡大伟说,他虽然参与过很多工程,但这么大的项目,还是头一次接触。
带着紧张与期待,2015年底,蔡大伟和他的工友陆续入驻德清。
2016年3月,地信大会主会场项目正式开工。作为地信大会的核心,大会主会场由“东”“西”两个半球组成,整体形似一个椭圆。
“德清很重视这项工程,每周不定期会派人来督查工作。”工程建设伊始,蔡大伟便被带入到这种紧凑的节奏中来。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即便是赶工程,文明施工的良好氛围从不落下。
“建筑垃圾有指定堆放区,施工现场定时清扫、治理扬尘,洗车池、洒水车、喷水设备一应俱全。”蔡大伟表示,能在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中作业,让他们有了更大的动力。
工程安全无小事
随着工程的推进,工程质量成为蔡大伟的关注点。
2017年4月,“东半球”出现钢结构偏差。在拱形梁基础节定位之后,蔡大伟发现,3个基础节定位偏差达到1.7毫米,比规范高出0.7毫米。
“底部的偏差如果就这样不管不问,延伸到顶部会有更大的偏差,说不定会造成渗漏甚至是安全问题。”蔡大伟说。
不过,由于基础节已通过螺栓固定,整改难度相当大,分包单位对于“推倒重来”有为难情绪。
怎么办?
蔡大伟没有犹豫,立刻联系分包单位,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个项目是德清的地标建筑,在今年11月,要迎接世界宾客。它展示的是浙江形象,中国形象,一定要进行整改。”
他还帮着沟通协调,处理难题。
分包单位最终被蔡大伟的“执拗”所感动,及时进行了整改。分包单位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在之后的工作中,会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投入其中。
正是一次次的严格要求,才保证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我是项目的工程师,解决工程现场技术难题就是我的本职工作。质量安全是工程的生命,尤其需要我们要有精益求精的韧劲。”蔡大伟说。
保质保量排工期
2017年7月,位于“西半球”的德清大剧院,其中央舞台区域开挖深度达到15米。为了安全施工,深坑需要浇筑一层加筋垫层,而这必须在深坑开挖当天完成浇筑。
不过,在基坑开挖至基底的同时,深坑周围的漏点逐渐增多,渗水量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着实影响到了浇筑工程。
地信大会主会场项目负责人周轶群,每天清晨6点多就会来到现场,指挥协调深坑内的作业。土方的外运、堵漏,钢筋的运输,混凝土的协调等,他都一一询问。
“今天的水位测过了吗?漏点渗水情况如何?”周轶群转头向蔡大伟问道。
“加筋垫层马上要浇筑了,所以就没测。”蔡大伟摇摇头。
周轶群斩钉截铁地说:“不行!不测,怎么采取应对措施?”
看着周轶群如此坚定,蔡大伟轻轻点了点头,沉默不语。
说完,周轶群走向钢筋班组去了。7月,火辣辣的太阳笼罩着德清,就连呼吸都带着一丝汗味。豆大的汗珠从周轶群额头上往下冒。
那天,加筋垫层混凝土顺利完成浇筑。而蔡大伟脑海里,是周轶群转身湿透了的背影,以及那个坚定的眼神。
之后,蔡大伟每天多次奔走于施工现场,会一丝不苟地抠每一个细节。“我们已经倒排工期,会严格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