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以婕 摄
老杭州的历史,多半落在城南。不知是不是因为距离南宋皇宫近,这里衙门多,会馆多,巷子多,故事多。
十五奎巷就是其中的一条,湮没在滚滚红尘里。巷子不长,从头走到尾也就500米,一眼就能望到底;也不算宽,还不到10米。南面是规整的社区,北面还保留着一些三合院式或四合院式的老宅。
比起隔壁的南宋御街,十五奎巷的世俗烟火气是触手可及的。街头第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新周记,一到饭点就人满为患,尽头一个转弯,就能瞧见杭州早餐界“扛把子”游埠豆浆,这里时刻充满着市井的闹腾与亲昵。
而且“皇城根儿”脚下这一带,正是当年“候潮门勾栏”的所在,无数杂剧、皮影、木偶戏等在此上演,也注定了十五奎巷是一条充满艺术气息和戏剧冲突的巷子。如今,位于巷子99号的老市委党校已经变身为杭州艺苑,为这里增添了一抹风雅的成色。来这里看戏,巷子窄,人流多,别骑行,别开车。酒足饭饱地晃悠进来,心情舒畅地散步回去。
坐标
杭州艺苑坐落于吴山脚下的十五奎巷99号,为杭州歌剧舞剧院、杭州越剧传习院和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的办公、生活和排练场所。这个“没有围墙”的亲民艺苑,为杭州这座文化名城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也为文化事业发展增添全新的活力。
愿景
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拥有65年辉煌建团历史,又是全国唯一一家拥有九项非遗项目的责任保护单位。为了实现“杭滑梦”,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发扬、传承、发展杭州市地方戏曲曲艺事业,引进人才,打造精品,将文化事业做强做实做优,继续做好文艺“轻骑兵”,让杭滑成为专业院团队伍中传承和发展的优秀代表,成为杭州市文化事业一张亮丽的金名片。
——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院长董其峰
杭州歌剧舞剧院积极践行文化自觉与自信的专业风范,发挥文艺宣传、鼓舞、引领的职能,不断打造艺术精品,用高雅的艺术形式引导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提高全民素质修养,以创新、进取作为团队根本追求,创作出众多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
杭州越剧传习院历经62个春秋,出人才、出好戏、出效益,有了被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赞誉为“杭越现象”的建院特色。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继续百年越剧缠绵,培养新生代名生名旦,创作现代精品剧目,演绎绝美江南风情。
——杭州越剧传习院副院长徐铭
这里有刻骨铭心的历史尘埃,也有真真切切的生活气息
傍晚7点半光景,站在伍公山向东遥望,整座杭州城被五光十色的灯火照得透亮。这时候,杭州艺苑的艺海楼也亮起了灯火。方台上的布早已铺就,折扇、醒木、白手绢一件不落,一场杭州评话即将上演。
在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院长董其峰的记忆里,艺海楼的前身是老市委党校的图书馆。其实追根溯源,这幢建筑最早是“世界红十字会杭州纪念堂”,也称“崇善堂”。
更神奇的是,“杭州艺苑”四个大字所在的大石头底下,原来是一口古井。老底子,街坊邻居们都靠这口井生活。清晨和黄昏,当家主妇们都聚在这里,烧菜、做饭、洗衣服,唠嗑话家常,热闹极了。
十五奎巷99号的过去,有着刻骨铭心的历史尘埃,也有着真真切切的生活气息。一眼百年,今日这儿已成了杭州歌剧舞剧院、杭州越剧传习院和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的办公、生活和排练的场所。
2009年夏天,杭州文艺院团迁建工程暨杭州艺苑开工典礼在十五奎巷99号举行,工程建设周期2年。当年的开工典礼上,时任市委副书记叶明提出,要将杭州艺苑打造成一个“没有围墙”的亲民艺苑。在杭州艺苑正式竣工之前,杭州歌剧舞剧院在潮王路52号,杭州越剧传习院在建国南路280号,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在古新路12号。2012年前后,三个市属文艺院团从城市南边和北边陆续搬进了十五奎巷99号。
如今,杭州艺苑有两个演出场所,一个是艺苑剧场,另一个则是盘踞正中山坡的艺海楼。艺苑剧场自2013年3月杭州举办戏曲梅花奖之后正式投入使用,平时作为三个文艺院团的演出场所,再加上一些零星的租场演出。今年3月25日,这个拥有346个座位的剧场又有了一个“新身份”——杭州大剧院继歌剧院、音乐厅、可变剧场、露天剧场之后全新推出的第五个剧场,也是其目前唯一开设的一个分剧场。
曾经,艺苑剧场还是杭州国际戏剧节的展演剧场。在这里,一批又一批年轻而张扬的戏剧新人开启梦想,寻戏作乐,用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这座城市。早在蜂巢剧场出现之前,十五奎巷99号就有了犀利的切片出现,杭州人也开始接触先锋小剧场。
艺海楼正式“开张迎客”,是在2014年的重阳节。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携手浙江省曲艺家协会、杭州市曲艺家协会,共同举办“我请父母看社戏”文艺晚会。那一晚,翁仁康、徐筱安、谢群英、周志华、董其峰等杭州演艺名角汇聚一堂,人声鼎沸。
最有烟火气的文化地标,最具亲和力的文艺“轻骑兵”
烁玉流金的“秋老虎”,本是各家市属文艺院团放假的时候,十五奎巷99号却热火朝天,此起彼伏。
还没有走进杭州艺苑的大门,婉转优雅的花旦曲调就从杭越地下一层的大排练室里传了出来。此时此刻,楼上杭滑的排练室内,全体演员正在彩排集9项非遗于一体的全国首部曲艺项目剧《杜十娘后传》。与此同时,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幸福了,我们的40年》滑稽曲艺专场也正在打磨之中。
相比之下,5楼和6楼的杭州歌剧舞剧院似乎静悄悄、空荡荡的。其实早在一个星期之前,院长崔巍就带着全团启程了,远赴东南亚参加文艺演出。“作为杭州市属文艺团体,我们就是要出人出戏出精品,创作正能量、主旋律的作品责无旁贷。”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由崔巍执导的原创舞蹈剧《遇见大运河》,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下,开启了一场“世界运河之旅”,已经成功出访了法国米迪运河、德国基尔运河、埃及苏伊士运河、希腊科林斯运河等,巡演130多场,遇见15万名观众。杭歌的青年演员们用最特别的艺术行动、方式,为保护、传承、传播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努力。
这,就是杭州文艺院团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杭州越剧传习院副院长徐铭介绍,剧团最近正在老戏新排,《情探》《红楼梦》《血手印》三部“青春版”即将首演。“薪火相传的力量是巨大的。今年以来,温珊珊拜师陈飞,管雨爽拜师金静,张菊秀拜师谢群英。我们这些从艺几十年的中生代做好‘传、帮、带’的工作,是眼下杭越发展的重中之重。”
越韵需要薪火相传,非遗需要活态传承。“这些年,我们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不仅承担着创排主旋律剧(节)目和文化惠民演出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传承保护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只有静态保护和动态传承结合起来,文化遗产才能具有生命力。”董其峰回忆,2014年12月1日,杭滑9个非遗项目集体拜师,师徒结对倾囊相授,开始博采众长学习传承。前年4月启动的“钱塘余韵”就是非遗传承项目的集中展演,杭州小热昏、独脚戏、杭州评话、杭州评词、杭州摊簧、武林调、滑稽戏、杭剧、杭州方言等9个非遗项目一一呈现。今年4月,“钱塘余韵”第二季以更成熟、更鲜活的姿态再度亮相。
每个暑气熏蒸的仲夏时节,是杭歌、杭越、杭滑三个文艺院团最忙碌的时候。从每年的初春到深秋,他们到基层各个社区的惠民演出达120多场。尤其是七八月,平均每天一场,有时一天两三场。天气再热,条件再难,节目都不能凑合,一定要保质保量,这是每个院团的基本原则。走出十五奎巷99号,这群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演员们,依旧是杭州群众眼里最喜闻乐见的文艺“轻骑兵”。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