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天上的霞云褪去最后一抹彩色,方建兰也忙完了家务,和家人打了声招呼,径直出了门。
此时,一溪之隔的村文化礼堂,方平尔已经带着几个孩子,将垃圾分类的宣传快板书练习了两遍,额头沁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
方建兰和其他8位村里的妇女,都是方平尔召集来的,说好了要在晚上合练舞水龙。把舞水龙这项传统民俗活动恢复起来,是今年大墅镇大墅村文化礼堂的一项重头戏。
“以前每逢大旱,村民都要举行祈雨仪式,舞水龙就是其中的一个内容,现在我们要把这个民俗恢复起来。”方平尔是村里的小学退休教师,也是如今村里的文化员,自从前年村文化礼堂建起来后,就如鱼得水,一直是村文化礼堂的活跃分子和各种文体活动的组织者。
大墅村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素有农耕传家的风尚,但由于诸多的原因,很多宝贵文化正在渐渐遗失。为了恢复和传承这些宝贵文化,村两委以建设文化礼堂为契机,专门组织乡贤、退休教师、老村干部等十几位志愿者,通过查宗谱、访村民、录口述等形式,历时近7个月,收集和整理各类文字、图片资料220多份,实物40多件,最终通过农耕文化馆和文化长廊进行展示。
“就拿这个舞水龙来说,原先在我们这一带有句谚语叫‘大旱不过七月半’,七月半就是舞龙祈雨的日子。”方平尔其实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大墅人,而是35年前嫁到大墅村的,但如今却对大墅村的人文典故如数家珍。她说这更多的是得益于这座被称为文化新地标的文化礼堂,“除了有传统文化的展示之外,还有各种文化活动,这些其实都在传承乡村的文脉。”
目前,依托文化礼堂,大墅村建起了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象棋队、竹编队、合唱团和广场舞队等10多支文体队伍。几乎每周活动不断,如“星期日活动”、趣味运动会、农耕文化讲座与体验,敬老活动、村晚等都深受群众喜爱。
在大墅村文化礼堂,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基地——“梦想课堂”,每周由志愿者从课业辅导、阅读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开办生动、励志、不拘内容和形式的梦想课。
“现在文化礼堂已经越来越成为了联系村民情感的纽带。”大墅镇党委委员陆颖说,要是换在一年多前,要问文化礼堂是什么,村民或许一下子还答不上来,但在潜移默化中,文化礼堂就成了一个能让村民融入交流和传承文化的场所,甚至是他们的“文化客厅”。“像今年,大墅村就接待了2000多人次的游客了,省内省外的都有,全都是慕名来参观的。”
“来来来,大家赶紧再练练,到时候水龙舞起来,脚步千万不能乱咧。”文化礼堂前的广场上,方平尔满头是汗大声地指挥方建兰等人撑着水龙跑圈,“重阳节那天,我们把村里老人请来,要舞给他们看的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