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可能吃得比你都讲究
见我和摄影师都一脸敬畏地看着那几只虫虫,王洁静说,可以从小盒子里拿出来,这样拍得更清楚。于是一只大的“嗖的”一下蹦出老远,直接向我扑来,我也很配合地蹦起老高,吓的。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一挂的虫虫,真的像网上写的,“出门全靠腿儿着,找人只能吼着”。它们中有些品种的翅膀已经退化了,最多只能短距离飞一下,倒是腿,看着很是强健。
橙柑片蟋
虫虫们吃什么?“可能比你吃得讲究。”这次王洁静带来的都是为了听声儿的,它们有吃素的,也有吃荤的。素的比如绿豆,荤的就是指更小的虫子了。要是专业的斗蟋,级别高的那些,从盛夏过渡到初秋就要让它们从燥热转向平和,“喂点铁皮枫斗、螺旋藻吧”,嗯,真的比我待遇高。
想为秋虫拍个纪录片
立秋的时候我想采访王洁静,他说正在海南抓虫子。现在杭州有好几千人玩鸣虫,但是像他这样玩到亲自去野外抓捕,并且有能力繁殖鸣虫的并不多。从小时候逗蛐蛐儿开始,他已跟虫虫们打了近30年的交道,从2009年起就“当作一桩事情来做”了。
他们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其中有华师大的教授,每年两次去云南或海南的自然保护区对昆虫做专业研究。深入丛林,危险是少不了的,王洁静遇到过山体塌方、从树上掉下来,一脚踩到毒蛇这样的都不算事儿了。
“昆虫算是大自然食物链比较低端的一环,它们的变化是自然环境变化的标志之一。比如有些大山,本来有一百多种虫子,后来因为开发农家乐,开了很多饭店,点了很多电灯,飞蛾扑火是一种本能,渐渐地,虫子品种就少下去了。”
王洁静早年拜过师傅的,师从杭州的蟋蟀大师。这几年王洁静常常被请去做杭州斗蟋比赛的裁判,不过他自己已经有三年没玩斗蟋了,更多的精力是花在研究昆虫上。“我想拍个虫虫的系列纪录片,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对鸣虫感兴趣,但目前这样的节目不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