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过去,铁路上的工人们需要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工具箱跑遍火车,只为检修各个零部件是否正常;工厂里,工业流水线上几百名工人机械化地忙碌着,但一个机器稍有问题,整个生产流程就遭到停滞......,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制造”这一概念正逐渐走进我国传统制造领域。
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提出,加快了传统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和服务化转型升级。一年后,两位国际著名的行业领军人物倪軍教授和李杰教授带着他们多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回国创业,成立一家以工业大数据和工业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公司——杭州安脉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到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当中。
初入市场 遇见杭州
2016年,刚创立不久的安脉盛凭借着高端装备设备故障预测诊断和健康管理系统被评为杭州市领军型创新团队。
2000年,倪軍教授和李杰教授在美国创建了全球第一个关注工业智能化应用的国家级中心——美国国家智能维护系统中心系统(IMS)。十六年的时间里,研究中心积累了150多个工业项目的实践经验以及近百家跨国公司的合作经验。 2016年6月27日,安脉盛团队在考察了全国多个创业园区后,正式决定将公司总部落户于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e谷。
“我们公司所做的智能维护等服务和互联网、云计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滨江的互联网集群于我们公司的发展和理念是比较契合的。” 安脉盛战略副总裁卢天华说。
安脉盛战略副总裁卢天华
除此之外,高新区(滨江)的“服务型政府”理念,包括落户政策、办公环境、创业氛围等也成为了安脉盛团队选择杭州的重要原因。
分析数据 对症下药
目前中国拥有庞大的工业数据库,然而这些数据该如何运用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并实现有效价值仍是一道难题,智能制造所要做的正是借由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系统对生产线上的设备进行“问诊”,从而实现“预测问题→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实际价值”的智能化生产过程。
据安脉盛战略副总裁卢天华介绍,我国高铁每年投入的运维费用很高,高投入的背后是高频的维护与维修,“这种检修方式十分耗费人力和物力,这除了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还常常出现‘需要维护修理的没修,不需要修的却维护修理’的情况。”
2016年,中国中车集团与安脉盛建立合作关系,运用PHM(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对试运营列车进行有效检修。其原理主要是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和抓取设备的运行数据,通过多维度分析手段,逐步掌握设备的健康状况,提前对故障进行预诊断和处理,提前做好维护计划,同时监测设备的衰退情况,从而提高安全性能,降低维护成本。
倪军教授曾说过,“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国情,以往在国外普遍适用的技术在国内仍需要在大量的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这表达了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用几十年的时间超速追赶发达国家200年的发展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智能化的意识仍不够强烈,并缺乏有效的利用资源和管理方法,所以需要一定的市场培育以及观念转变的时间。
智能制造 任重道远
杭州高新区(滨江)是中小型企业的聚集地,对大部分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企业本身的制造水平参差不齐,改造成本耗费大,同时企业内部缺少相关技术人员,这使得智能化的道路愈加坎坷。区政府加大智能化企业落地、人才引进、扶持政策等的力度,把企业的困难当成政府的困难,力争将滨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落到实处。
“在国内智能制造还处在一个尝试阶段,目前只有通过大型企业投入使用的成果初显后,才会引领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参与其中,安脉盛也在积极与国内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洽谈合作,争取树立行业标准。”卢天华说,同时,他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例,其实施短短半年内,不增加原有设备的情况下,生产效率提高了12%。
虽然现在中小企业智能化之路充满荆棘,但卢天华对此表示乐观,中小企业集聚的优势在于具有集群效应,智能化系统一般是对每个行业会有不同的定制,这预示这一旦开始进入一个企业,整个行业都可以打通。由此,他预估杭州在3年后会迎来智能化的爆发期。
随着智能化趋向的不断演进,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会迎来中国制造业的“脱胎换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