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走好党建引领乡村善治之路
2018年09月04日 06:41:47 来源: 浙江在线 汤敏 编辑 江于夫

  浙江在线9月4日讯 杭州市临安区板桥镇上田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工程,对标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发挥党管“三农”工作的政治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文化为纽带、生态为底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结出了乡村治理的硕果。

  “自治、法治、德治”的基层治理实践

  第一,以党建为引领,架起“自治、法治、德治”组织建设连心桥。上田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以“党建+自治”为基,育乡村振兴之花。充分发挥基层自治力量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将党的领导与群众广泛参与紧密结合,坚持民主选举,通过法定程序选举村干部;坚持民主决策,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对重大事项决策的主体作用;坚持民主监督,建立规范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坚持民主管理,全力推行“片组户”民情联系卡和服务百姓档案工作,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以“党建+法治”为魂,兴乡村振兴之气。村党总支按照宪法和党章的要求,领导村经济社会组织依法开展工作,积极运用法治方式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通过开展“学法用法,法在身边”培训班等系列法治宣传活动,加强党员干部、农民群众、青少年等重点对象学法用法教育,不断实现法治宣传主体和法治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以“党建+德治”为梁,筑乡村振兴之厦。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伦理道德规范为准则,将党建活动融入道德教化之中,大力褒奖善行义举, 展示市级以上“道德模范”“平民英雄”“文明示范户”“五好家庭”等典型及其先进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感化群众,引导群众崇德向善。

  第二,以文化为纽带,调和“自治、法治、德治”内生治理黏合剂。上田村以文化为纽带,依托当地文化资源的禀赋优势,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培植良好的文化基因。

  打造文化综合体,发扬德治新风尚。精心打造集党建、文化、休闲、娱乐、文明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评选和睦邻里、和美家庭、和谐新邻居的“三和家庭”以及“最美上田人”,凝练“爱集体、正德行、敦孝悌、睦相邻、怀善心、尚学业、务勤奋、正财道、持节约、重修养、交良友” 的上田村训,实现以德化民、以德润村,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搭建法治教育大看台,打造法治文化宣传大舞台。利用文化大礼堂、法治宣传栏等载体,举办“寄情丹青墨宝,弘扬法治文化”为主题的书法作品展以及法治文艺汇演等活动,创作一批紧扣时代主题、贴近生活和民生的法治文艺节目,用真实生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村民成为法治理念、法律知识的传播者和受益者。

  制定村规民约章程,组建特色文化服务队。把“以文化人”作为治村的法宝,在村规民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萌芽状态的矛盾和纠纷,党员干部、乡贤主动上门调解、说服引导,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组建村级文艺队、书法协会、国术团等社会组织,通过书法作品展、武术表演、文艺汇演等形式,广泛进行村民自治教育,在寓教于乐中提升自治效能。

  第三,以生态为底色,开辟“自治、法治、德治”绿色发展新通道。以生态为底色,积极发展富有当地特色的生态产业,深入推行绿色生活方式,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赋予丰富的时代内涵。

  树立绿色发展生态观,强化环境保护道德观。积极开展绿色家庭、卫生庭院的评比活动,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横幅标语等媒介手段,广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提高村民建设“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道德意识,从精神层面培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关爱自然的道德观,引导和约束村民个人恪守环境保护的道德标准。

  遵循国家生态制度,推进绿色产业法治化建设。一方面,在遵守国家生态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积极落实上级党委、政府“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决策部署,拆除一批危房和违法建筑,关闭排污严重的造纸企业,加强对环境污染企业监管。另一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茶叶生产加工管理措施和合作社管理制度,促进绿色产业法治化、规范化建设。

  干部群众齐发力,共建美丽新面貌。村民自觉落实保洁员、门前三包责任制、生态保护村民监管等相关约定,通过集体出资、村民集资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村庄环境整治,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

  “五大振兴”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习总书记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对于上田村的发展而言,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更加凸显。

  第一,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实现组织振兴。“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上田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证明,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正确处理好党建引领与道德教化的关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道德教化看得见、摸得着,让党建活动能够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焕发时代生机,形成潜移默化的“软治理”。正确处理好党建引领与依法治村的关系,营造乡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指导支持村民行使宪法以及法律所规定的基本权利。正确处理好党建引领与乡村自治的关系,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政治领导的同时,让村民自治制度更富有生命力。

  第二,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实现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上田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证明,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弘扬,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发挥地域文化的纽带作用。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要主动从乡土风情里汲取发展智慧,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将其融入现代社会的“德治、法治、自治”生动实践之中,为培育乡村道德风气、改善乡村法治氛围、提高乡村自治水平提供优秀的文化基因。

  第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振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田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证明,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未来长远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人民群众的宝贵财富。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宜居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实现更全面、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必须紧抓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乡村经济绿色发展方式,发挥好道德规范“软约束”和法律制度“硬约束”的合力,激发和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德治、法治、自治”相统一,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物质财富创造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融互通。

  【作者单位: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标签: 振兴;乡村;生态;文化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