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的小董。
上周五上午9点,21岁的董科杰躺在省中医院的病床上,看着自己的血液缓缓流出,经过分离机震荡后,再回到自己体内。3小时后,165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混液被送往河北,一名15岁少女正等待着这包“生命的种子”。
“我们回去后肯定要内部宣传,让大家都学习一下。”小董公司的领导徐女士看着病床上的小董说,“今年的优秀员工肯定是你了。不过,小伙子,不要骄傲哦!”
浙江省第431例、西湖区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董科杰,就这样成了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内定”优秀员工。
当兵不成,却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时隔两年,1000多公里外的求助找到了他
小董是宁波奉化人,性格偏内向。高中毕业后,为了不再给家里添负担,他选择去当兵。2016年,小董去参加入伍体检,恰好看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便在体检时多抽了两管血,他的资料由此进入中华造血干细胞库。
没想到的是,因为视力不过关,一心想穿军装的小董并未如愿入伍。去年11月,小董来到杭州,在西溪银泰城一家餐厅当起了厨师。每天上午9点半到下午2点、傍晚5点到晚上10点,小董的工作忙碌紧凑。
今年6月,小董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说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希望他去医院做进一步配型分析。7月2日,小董抽了个空,去省中医院进行了高分辨配型。几周后,结果出来了,高配成功。面对这个结果,小董的父母心有疑虑:“不会是骗人的吧?”
小董父母不知道的是,1000多公里外的河北,一名身患白血病的15岁四川籍少女刚刚错失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那位志愿者因为体检不合格,没有办法进行捐献。”西湖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这样的结果对患者家属来说,无疑是空欢喜一场,他们的失落和悲痛,旁人无法想象,“再说,谁也说不准小姑娘能坚持多久,可能一次感染就……”
7月31日,小董作为备选志愿者,到医院进行了体检。他咨询了医生,也查询了很多资料,明白捐献并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小董父母也因此达成了一致意见:“救命的事情,肯定要做,哪有不做的道理?”
刚入职半年就请年假,他有点张不开嘴
店长得知实情,准他带薪休假15天
从接到电话到决定捐献,小董频繁往来于餐厅与医院之间。每次跑医院,他都选在休息时间,不愿影响工作。
不过,按照流程,正式采集造血干细胞前,他还要连续四天接受动员剂注射,每天早晚各一次,一共八次,采集之后,他还要休息几天才能恢复身体机能。这意味着,他必须请假了。
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小董起初并没和餐厅同事说。“才上班半年多,就要请5天年假,有点不好意思。”小董说,从餐厅到省中医院,单趟就要花近1小时,打车要60多元,4天8个来回,起码要960元,相当于一周白干,“我觉得自己身体还可以,打完动员剂还可以回去上班,总要补一点工资回来。”
决定请假后,小董和宁波分店的一位朋友说起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没想到,这位朋友与小董的店长相熟,小董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就这样传到了店长的耳朵里。原本小董打算请1天假采集,另外4天假休息,可店长大笔一挥,直接批了15天带薪假期给小董,就连打动员剂的4天也没给他排班。
为了方便小董休息并观察他的身体情况,西湖区红十字会在省中医院附近为小董安排了一个房间,却被小董拒绝了。因为小董听说,自己的住宿费用需要患者家属来承担:“应该省点钱给姑娘治病啊!”
采集病房的墙上,挂着一块“第431例”的计数牌,省红十字会志愿者李勤爱为小董一直忙碌着。“8年了,我服务过300多位捐献志愿者。”李阿姨指着计数牌说,“他们默默地做着好事,都是了不起的人。”
“我就是个普通人,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病床上的小董开口了,“我就是希望那个小姑娘能早点康复、早点出院,好好享受生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