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勇立潮头气象新 解码乡村振兴的“萧山样本”
2018年09月12日 08:24:36 来源: 杭州日报 金婷婷

照片由萧山区农办提供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欧阳修诗中描绘的田家生活,恰如一幅春意交融的水墨画让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寻觅向往。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萧山的乡村正在经历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大变革——

  如今,萧山的乡村千姿百态。

  河上镇凤凰坞村,山水环绕、风光旖旎,红色文化带来古韵犹存;进化镇欢潭村,流淌千年的古水刻画“青山、秀水、儒乡”的自然风貌;戴村镇尖山下村,竹林茂盛、空气清新,流传300年的非遗马灯诉说村庄深厚的文化底蕴;楼塔镇大同二村,山林、水系和谐共生,回归自然田园本色,“山水绝尘”意境非凡……一处处“静坐庭院、闲看落花”的桃源一隅正在成为美丽乡村诗词里最生动的现实注解。

  如今,萧山的乡村大有可为。

  15年前,我省提出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萧山大手笔投入,拉开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序幕,成为全省排头兵。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两次提及“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列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面对乡村振兴战略“2.0升级版”,“老先进”勇当“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排头兵,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以国际化的眼光审视和谋划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萧山样本。

  一种共识 产业先行赋新能

  用抓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于萧山来讲,因地制宜为乡村植入萧山的产业优势,“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萧山看萧山”,这是萧山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

  上世纪八十年代,萧山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萧山曾一度成为县域经济翘楚。然而,当高速旋转的陀螺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耗低效、能源紧缺、人才短缺等发展瓶颈不断制约着乡村前行的步伐,萧山也在经历速度焦虑。

  今年八月初,市有关领导到河上调研萧山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如何向市领导展现河上乡村的发展生命力?会前,河上镇党委书记俞晖为两块展板的去留思绪良久。

  “说到乡村振兴,许多地方抛出的‘家底’都是山清水秀、青山黛瓦,而河上的乡村振兴除了这些,还有不一样的东西值得一提。”俞晖口中的“不一样”,正是印刻在展板上的有关河上镇腾笼换鸟的新思路。

  用三年时间,腾退340亩土地上的所有低小散的工业厂房和违章建筑,河上要在这里打造一个科技领先、人才集聚、特色鲜明的膜分离特色小镇,用“腾笼换鸟”开启产业振兴之门;用17天时间连片拆除凤凰坞村13家低小散企业,河上将在这宝贵的53亩土地上打造第一个旅游度假田园综合体。如此的大刀阔斧值不值得?俞晖心中早已算出了三笔“明白账”。

  一笔经济账——亩均税收低,效益产出贡献微薄,传统低小散企业带给河上的经济效益早已到达瓶颈。

  一笔安全账——传统低小散企业多租用出租厂房或工业小区,乱搭乱建现象频发,有些甚至违规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一笔环保账——传统低小散企业严重影响城乡环境,污染道路、河道。对政府而言,这里还需要一笔不小的社会治理支出。

  而以科百特为基础打造的膜分离小镇,将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年税收2亿元以上,培育两家以上上市企业,把河上镇“腾笼换鸟”后的创新驱动发挥到极致。

  在萧山,被赋予产业特色的乡村才能美得更有生命力、竞争力,而做好这些“加法”的前提是先做“减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先从“低小散”企业“开刀”,为乡村振兴腾出发展空间似乎已经成为萧山区各乡镇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不约而同达成的一个共识。

  五年来,萧山区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717万平方米,推进卫浴等12大行业散乱污企业整治,关停企业1038家。去年,萧山启动“散乱污”行业整治,首轮对526家卫浴企业进行整治,关停489家,只留下37家优势企业。上半年,各镇街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羽绒、工艺鞋、印染等11个“散乱污”行业进行整治,共关停取缔“四无”企业582家,为美丽乡村和生态产业提供空间保障。

  科技企业来了,新产业来了,高端人才也来了。如今,科百特的6名日本测试专家、100多位技术型销售工程师、80多名实验工程师,配合使用180多项实验方法,每年为制药客户提供超过1200份工艺验证报告,每年为电子、化工、生命科学客户提供超过1300份技术分析报告和解决方案。

  此时,把产业振兴做得风生水起的河上,也站上了新一轮发展机遇的风口。“西装配短裤”,俞晖曾在不同场合多次用该词直言不讳河上的城市功能短板,“河上既要有乡村的乡土气息,也要拥有城市的时尚生活功能。”对于萧山来说,乡村振兴的意义就是让乡村更有魅力、活力和动力。如今,河上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和公共设施配套服务,“古镇3D影院”、“新华书店最美乡村书店”、“绿野书舍”等新业态将成为河上推进产城融合的点睛之笔。

  另一边,53亩的旅游度假田园综合体也已找到了合适的开发主体。由三个经济薄弱村联合凤凰坞村共同出资,打造经济薄弱村“抱团+项目”脱贫样板的同时,河上镇与国内知名运营商签署20亿元框架协议,探索以政企联姻的PPP模式推进产城融合。双方将在河上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展产业、空间和战略规划,打造萧山的“河坊街”。

  细心的人也许早已发现,河上镇的发展理念已经从“千年古镇、人文河上”变为“城市栖息地、活力新河上”。的确,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起承转合间,从宜居到宜游再到宜创,越来越多像河上这样古朴醇厚的悠悠古镇,在乡村振兴中重获新生。

  一份期待 强村富民润乡风

  数据显示,2017年萧山区421个村社共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7.28亿元,村均达到410万元;2017年萧山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588元,比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近一万元。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的筋骨,如何让农村收入连年“领跑”全省,萧山有自己的发展路径。

  ——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后劲;

  ——坚持以保障增收、就业增收、帮扶增收、带动增收为重点,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和改革红利。

  昔日被农民称为“看得见、摸不着”的农村集体资产,被折成股份量化到人,农民也因此成为村集体资产的“股东”,实现华丽转身,有效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

  分现金、分年货、分老酒……每年临近春节,益农镇群围村村民们的过年福利羡煞旁人。这个萧山东部围垦地上的村子十年前还是贫困村,被人戏称为“烂穷围”。而现在,乡村振兴为群围村吹来强村富民的“东风”: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里修葺老村委房屋,整理荒废土地,再进行出租,终于盘活了村集体存量资产。

  在衙前镇凤凰村,“村级集体经济”早已是村里现象级的热词。作为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凤凰村通过推进“三园两区”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居住集中,让集体经济发展实行集体经济与个私经济“两条腿”走路,最终实现强村富民。凤凰村里飞出了“金凤凰”。

  “壮大集体经济、振兴家乡,我们不是单打独斗。”在浦阳镇,一个十村共建的“全区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样板”让村民们感受到未来可期。突破“一村一项目”的固定思维,浦阳镇的十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在江南村共同建造一个总投资约1800万元的径游片中心农贸市场。项目建成后,投资收益可达到15%以上。这意味着,浦阳镇十个村的“家底”将日渐厚实。

  靠山吃山,绝不是要“吃”了山。在进化镇华家垫村,曾经闲置的乡村资源正在变成“真金白银”的乡村资产——村内80亩土地和70亩山林已流转成为阳田农科的“十里春风”项目用地。该项目一期预计投资1500万元,未来这里将成为以休闲、采摘为主题的“农业+旅游”基地。

  近期,萧山区出台《消除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到2018年底,消除年集体经济总收入100万元以下的村,到2019年底,消除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到2020年底,消除年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一场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攻坚战正在大大提振当地强村富民的信心。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村民们不再仅仅只盯着田里的收成,他们也开始成为“闯荡”市场的主体。在萧山戴村镇尖山下村,农户顾满琴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把自家的四层楼房装修一新,打造了一处土色土香又不失雅致的特色民宿,并已正式开门迎客。在这里,没有穿着制服的接待人员,却有能“陪你”谈天说地、推开窗便能感受乡村婉约动人的景致;晚上枕着沙沙的树叶声入眠,早上伴着清脆鸟鸣醒来,令人心驰神往。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顾满琴打造的民宿地理位置处于萧山南部山区,但每到天气好的周末或者遇上小长假,总是“一铺难求”。“这里除了住宿,还提供特色餐饮服务,不过得提前预订。”顾满琴说,通常情况下,她会根据顾客的意思,到现场采摘或现买现做。顾满琴表示:“我希望每幢民宿都有自己的特色,给游客带来新鲜的体验感,一旦民宿在尖山下村形成规模效应,那将是村庄传递给外界的一张‘名片’,从长远来看,大家是共赢的。”

  目前,戴村镇尖山下村已发展民宿12家,接待游客人数3万余人。其中尖山下村云石星空民宿被市旅委命名为杭州地区特色民宿,同时成功创建2家区级民宿示范点。在云石星空、姜氏民宿的带动下,尖山下村形成了以洪潭桥一带为圆心,向周边农户辐射发展的民宿集中发展区块。

  24岁的大桥村青年瞿辉同样赶上了乡村振兴的“最好时代”。他刚毕业就回到家乡,在河上镇青创街开出了属于自己的创业小店。“河上的乡村建设越来越美,我相信一定能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

  和瞿辉一样,越来越多的在外游子如今选择回家创业。在他们看来,家乡不仅有着乡愁,而且还有机遇。

  当然,乡村振兴的目标不仅仅只是富“口袋”,更得富“脑袋”。

  为重塑优良的乡村民风民俗,河上镇众联村在全国首创《“五和众联”村民通则》,从村民、家庭、邻里、村庄、社会五个方面对邻里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小矛盾、小纠纷等都通过积分制来约束,培养“善、美、睦、谐、德”的新时代村民,打造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一套合理有序的“村法村规”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乡村自治变革。

  翻开《“五和众联”村民通则》,共有“和善村民、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村庄、和德大爱”五大内容,包含10条村民通则、30条加分目录、20条扣分目录,内容涵盖村民素质提升、志愿公益服务、慈善救助、子女求学、乡贤参与、环境整治等,通过积分量化,一户一账,可加可扣,每季度公布,一年一个周期。 为了年底有个好分数,大家都积极整治庭院,即使和邻里有矛盾,也和和气气地解决,多做好事、善事,争取“成绩单”排在前面。“这个成绩单参考值很高哩!家里有孩子想找对象的,喏,按着这积分榜里高分的找,准没错!”说到村里的“五和众联”积分,村民们乐呵呵地打趣道。

  一张蓝图 一村一韵绘新篇

  绿色,本就是乡村的主打色。乡村的一山一水,蕴育着丰富的地方文化,也赋予了萧山广袤乡村永恒的神韵和灵气。

  最近,进化镇欢潭古村连同它即将复原的古水系,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还原“千年欢潭”,流淌了千年的古水系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这一次,进化镇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恢复古水系腾出了空间。在拆除水系上盖的2750平方米违建违法建筑、引水源入溪后,这条全长约2.85公里的古水系,历经三年,耗资上亿元方才完工。

  古老与新生,在欢潭古村缓缓流淌的古水系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交融。与其一起改变的还有当地的村民们。他们寻求突破,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打造河埠靓丽景观,齐心奔赴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浦阳镇灵山村,村庄生态环境优美、人文资源丰富,附近有得天独厚郭母峰和千年景观灵山寺,外显山水神秀、内聚文化基因,将水秀山灵的自然景观及民俗禅韵的人文环境生动结合,打造“墨香禅境、乐山乐水”的魅力乡村。灵山村还曾先后获得浙江卫生村、杭州卫生示范村,以及新农村建设优胜村、生态村、园林绿化村等荣誉。

  当延续几千年的乡村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乡村的何去何从,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引发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此时,萧山已为自己制定了适应时代的乡村振兴“萧山方案”:萧山的乡村振兴,不同于一般区(县、市)的乡村振兴,萧山是要举办亚运会的城市,是要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区的城市,是有着广阔空间和雄厚经济实力的城市,萧山必须比别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谋得更深;必须放宽视野、提高站位。萧山将从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展示体现名城风貌现代化国际城区的重要窗口、展示萧山优美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这个高度来谋划萧山的乡村振兴。

  为了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重复建设、千篇一律,让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浸润在美丽乡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之中。萧山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萧山实际,在《萧山区美丽乡村设计导则》基础上编制了《萧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手册》,以共同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基于传统地方认识,设计导则将萧山地区依据地理风貌划分为三个基本单位板块:南片秀美山水区,中片湖畔田园区,东片沙地风光区。各板块在下一步的建设中将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反映出不同的地理特征。

  ——秀美山水区村庄体现顺应自然、突出乡土的风貌特色,保持山地丘陵特有的景观风貌,适当提高村庄特别是近村山坡植被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景观元素应更为乡土化、多样化和趣味性。

  ——湖畔田园区突出尊重历史、体现文化的风貌特色,保持村庄风貌与水网的同构性和亲水性,沿河营建滨水生态廊道并保持连贯性,保持河道两侧景观的多层次和乡土特性。

  ——沙地风光区村庄则在现有的格局之上大力构建生态网络,充分挖掘可利用绿地和滨水空间、街巷空间景观;硬质、铺地避免千篇一律;墙体避免过高、封闭,面材和风格应在统一中寻求变化。

  萧山还对美丽乡村建设制订统一的“门槛”,特别是明确了“五不允许”,即不允许外来昂贵苗木进村庄,不允许城市园林进村庄,不允许城市化材质进村庄,不允许大面积使用大理石和花岗岩,不允许建设无历史渊源的大牌楼、大广场、大公园等,让乡村尽可能保留乡村风貌,保持乡土气息。

  目前,萧山区已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萧山”的五年行动计划。到2022年6月底,全区所有建制村(原则上为绕城线外及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实现美丽乡村提升村全覆盖,培育3-5个市级风情小镇、20个市级精品村、3-5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镇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A级以上景区村庄。总匡算投资达到50亿元。

  瞄准生态宜居的目标,萧山将以创建美丽乡村提升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等为载体,通过5年时间,紧扣2022年亚运会召开的时间节点,先慢后快、由点及面地打造“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在美丽乡村提升村的基础上,萧山区还将打造有产业支撑、有文化内涵、有旅游品位、有乡土风味、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安全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管理有序、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着力培育美丽乡村示范亮点。

  乡村振兴步步推进,凭借勇立潮头的实践探索,萧山将以昂扬姿态阔步前行,为各地书写乡村振兴的萧山样本、萧山智慧。

标签: 产业;转型;战略 责任编辑: 丁慧刚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