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读者童先生是一位老木工。
浙江在线9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梁建伟 通讯员 陈宏程)近几年,杭州许多中小学都陆续开设了木工课程,其中杭州行知小学的木工课堂甚至成了“网红”。但是,“木艺进校园”存在着一些难题,学校的学科老师不懂木艺,专业的木艺教师难找,而且没有可以借鉴的课程体系。因此,很多学校都想开设木艺课程,可惜有心无力。
据了解,浙江有85所中小学都想要开设木工课。
报道见报当天,一位姓童的老先生就给钱报热线96068打来电话。
他说,自己是一个做了40多年的老木工,也是园林技师,现在已经退休了,非常想把一身手艺传下去。“看到钱江晚报的报道,看到杭州有那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木工课,我真的很高兴。我愿意来当中小学生的木工老师,报酬无所谓。”
一身木工手艺
竟难找合适的接班人
童先生名叫童雄星,今年67岁了,看到我们的报道后深有感触,觉得自己一直以来想把手艺传承下去的愿望有望实现了。
童师傅1969年跟随东阳一位有名的木工师傅詹东生学艺,学成后一直从事木工工作。“上世纪90年代以前,做木工是一份非常有前途的职业,建房子、做家具都需要我们,可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个行业就渐渐没落了。建房子都用上了钢筋水泥,家具也是工厂批量生产。人们更习惯于到商场购买成品,不再请木工师傅上门做家具。”
童师傅说,因为木工机械的广泛使用,原来要十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只要两个人就可完成了。干传统木工的人少了,学传统木工技艺的人也没了。因为没什么前途,连他的亲儿子也不愿意学这份手艺。
在木工还很紧俏的年代,童师傅陆续带过5个徒弟,就像师父当初带他那样,手把手地教,先从凿、刨、劈、锯、划线等基础开始,再到打家具、造房子,他带出来的徒弟都是行业内的一把好手。可是现在,眼看自己年纪大了,想找个传人都找不到。
7年前,他曾去过一些学校,想到学校里教木工课,可那时候很少有学校开设这类课程的。
童师傅说,其实现在并不是说不需要木工,只是对木工技艺的要求更高了,技术好的木工还是很紧缺的。比如像修建“河坊街”这样的中式民居群,或者维修一些受保护的古建筑,都需要用到技艺精湛的木工师傅。在这些方面,一位资深木工的作用是和建筑工程师相当的。
怎样让木艺真正传承下去
杭州有群人也在思考
童老先生的心意,让钱报记者非常感动。为了体验课堂教学和传统木艺教学有什么区别,我们找到杭州“老底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岩云,一起来到西湖职高旁听了一堂木艺课。
陈岩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杭州市细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也是木工出身,一直致力于木艺的传承和发展。
一堂课听下来,童师傅有话要说:“我看他们上课的形式,和我们以前的学徒式教学完全不一样。以前学习木工必须从基本功学起,木工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需要空间抽象思维、美学、人体工程学、力学、材料学等知识,要在不断地实践中把握物体的整体架构和误差控制。”
传承木艺,传承的不仅仅是一门手艺,还要传承木艺的“榫卯”精华,传承热爱树木、爱护森林和绿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理念。
对此,陈岩云也十分认同。他说:“我当初创立老底子文化创意公司,初衷也是如此,就是想把木工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我祖辈父辈都是木匠,我不想这门技艺从我这里断掉。”陈岩云说,刚开始他也想着,把木工技术教给中小学校里的孩子,让他们了解这门手艺,但在实践中却并不顺利。
“学校的学生来上木工课,并非是想成为木工,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种兴趣爱好,他们不可能像我们以前学艺那样,将所有时间都花在木头上。”陈岩云说,他慢慢才意识到,将木工传承下去并不是说让孩子成为木匠,而是让他们理解做事要严谨、认真和坚持的木匠精神。
后来,陈岩云和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合作开发木艺课程。现在,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教授方展画的带领下,组建团队一起开发了STEM(木艺)课程。
西湖职高教科室主任梁甘冷也说,学校的木艺课堂分为两种,一种是面对大多数学生开设的STEM(木艺)选修课,在做木工的过程中融入多学科知识,提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方式。另一种是木工社团,面向对木工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开设。
“在学校开设工艺课,除了专业的师傅,还需要完整的课程体系。不仅要教会学生做木工,还需要向他们灌输创意、审美以及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木工并非没有市场,只是还没找到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式。”梁甘冷老师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