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联系快报85100000热线:“9月8日,我在西湖文化广场的博库书城买了几本启蒙书。启蒙书不外乎汉字和拼音,汉字还好,都是对的,但拼音就错得离谱。有一本70多个拼音里头错了12个,还有一本错了21个。
“我打电话给博库书城说了,他们让我去跟出版社编辑说,我到哪里去找出版社和编辑部呢?昨天我就直接到博库书城,他们的工作人员现场拿出字典来比对,也无法解答我的疑问。最后他也无法直接与出版社和编辑部联系。我说连你们都无法直接联系,我更加联系不上了。”
快报记者联系上了李先生,李先生语速很快,在电话中讲述了事情经过。
问及事情缘由,李先生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干一场”的“场”,你会怎么念?”我没有多想,随口回复:“大干一场(第三声)。”李先生说,自己纠结的正是这个拼音。
李先生是湖州人,从事媒体工作。9月8日当天,他来到杭州,途经博库书城,便给家中的外甥买了11本书。10日回到湖州,当天晚上二年级的外甥和他一起包完书皮后,拿起书看起来。
外甥是个“汉字大王”,从三岁开始,熟读《唐诗三百首》等各类注音丛书。从新书中挑了一本《一休经典智慧故事》,端着书看了一会儿。突然外甥站起来,指着书中一段文字问他:“舅舅,你看,这里错了……错了……“李先生没细看,想想肯定是外甥弄错了:“舅舅买的是正版书,怎么会搞错呢?你再仔细看。”
外甥挺认真,继续提出疑问:“书上的注音是大干一‘场’(第二声),可我们平常不都是说大干一‘场’(第三声)吗?”这时,李先生心里也咯噔了一下,这才仔细看了看,然后把书里面的拼音都翻了一遍,火冒三丈。
他用铅笔把这些拼音不对劲的地方圈了出来,拍了下来。
“财主一(第一声)看”“一(第一声)直跟随他的韩信”……除了声调问题,还有几处是轻声字的读音。
“他们走到一座寺庙里(轻声),财主(轻声)乞求寺里的和尚给他们一点粮食(轻声)”“刘秀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轻声)”“登上(轻声)了皇帝的宝座”……“短短一两百字的一段故事,有七八处轻声,这不符合我们的发音习惯。”李先生说。
“这样拗口的拼音,一共有二十多处!和我们日常普通话的发音完全不一致,对孩子来说,这不是误导嘛!”李先生担心,如果外甥考试当中出现了这样的拼音错误,对他的自尊心是种打击。
“我马上打电话给博库书城,指出了书中存在的问题,对方态度很不好,反问我说怎么办,接着就把电话挂掉了。”李先生非常气愤,心想这事一定要搞个明白,拿起手机打了第二个电话。
“博库书城工作人员说,这是正规渠道出版的书,如果有问题只能找出版社和编辑部。找出版社,让我上哪去找出版社?后来工作人员说,让我把书寄回去,再退还一套!”李先生说,自己哭笑不得,退还一套,这拼音上的错误还不是一样嘛。
“如果孩子继续这样按部就班地读下去,不结合实际的应用,如何体现孩子的文化创新,思维创新?”李先生始终不能理解。
出版社建议李先生去查汉语字典
9月20日上午,李先生特意去了一趟博库书城,对方工作人员拿出字典翻给他看,解释说:“书中的拼音都是按照字典中的语法常规来的,并没有错!”面对李先生的质疑,对方无奈地说,他们也联系不上出版社,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下午,他接到了出版《一休经典智慧故事》的辽宁某出版社的电话。出版社回复他,他们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建议李先生去查汉语字典。
《不可不读的增广贤文故事》一书的出版社也给李先生打来电话。“对方还说,找到他们的家长不止我一个,已经有很多家长因为这个问题找过他们!”李先生说自己是个文字工作者,这回他要较真到底了。
接着,北京的相关出版社相继联系李先生,回复说,他们的出书是有一套严格的执行标准的,是根据商务印书馆的字典校对的,与语法不背离,但与现行的普通话使用有一定差距。出版社表态说,这一版图书是2015年出版的,根据家长们的意见,下一个版本可能会做一些改进。
快报记者查找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翻出了“场”字的注释,“场”有两种读音,一个念第二声,一个念第三声。第二声有三种意思:1.平坦的空地,多用来翻晒粮食,碾轧谷物:打场、起场、场上堆满麦子。2.集;集市:赶场。3.用于事情的经过:一场透雨、一场大战、空欢喜一场。第三声的意思有广场、会场、操场、现场、当场等,还有用于有场次或有场地的文娱体育活动,比如三场球赛、跳一场舞。
李先生说,出版社坚称根据字的释义,应念第二声,而非第三声。李先生认为,根据口语习惯,应该念第三声。为了搞明白,李先生专门和上海某电视台的专业播音员探讨过这个问题,播音员很肯定地告诉他,根据拼音的变音原则,按照口语习惯,一般第四声后面应该念第三声。
杭师大教授王崧舟说
全注音读物,应该遵循变音原则
昨天晚上,快报记者来到位于西湖文化广场地下一楼的博库书城,在少儿国学区没有找到这两本书。在书城的电脑中输入这两本书——《不可不读的增广贤文故事》和《一休经典智慧故事》,均还有三四本的库存。现场一位工作人员说,这两本书已经下架。记者问及是不是拼音存在问题,工作人员回答说:“说是这么说的。”
对于李先生的困惑,快报记者采访了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王崧舟。王教授说,他大致认同李先生的说法。
“如果是一本全注音的读物,应该遵循变音的原则,同一个字根据不同的语境,标注不同的声调。”为了进一步确认,王教授特意翻找了这两年启用的新版语文教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文,以第一篇课文《秋天》为例。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第二声)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第四声)群大雁往南飞,一(第二声)会儿排成个“人”字,一(第二声)会儿排成个“一”(第一声)字。啊!秋天来了!”文中出现的几处“一”字均标出了不同的声调。
对于轻声的标注,王教授说,常见的“的、地、得、了”或者一些语气词和儿话音,标轻声的比较多。但一段文字频繁地出现轻声,王教授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