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东梓关航拍图。中新社记者 李晨韵 摄
一路新景入目来。
眼下,全市“三改一拆”行动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7月,桐庐摘获“无违建县(市、区)”牌匾;两个月后,杭州又有5个小城镇列入省级样板,样板创建比例居全省各地市之首……
这个城市更新背后的“杭州经验”和“杭州路径”,也引起了全省及全国的广泛关注。
上周,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中国青年报、中国网、浙江日报、杭州电视台等10余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记者组团来到杭州“取经”,先后走进下城区、拱墅区、富阳区、临安区和余杭区,实地踏勘拆违和整治现场,对杭州“三改一拆”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效和经验进行了集中采访,“看完杭州的‘三改一拆’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方式和路径,在全面实现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应该向全国推广。”
“三改一拆” 推进“腾笼换鸟” 拆出发展新平台
“违法搭建的厂房、仓库曾一度在城乡间‘野蛮生长’,这些违法建筑在给当事人带来眼前利益的同时,却严重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民生的改善。”杭州市“三改一拆”办相关负责人带着记者团一路行来,一路介绍,“三改一拆”行动开展五年多来,为杭州的新一轮发展腾出了新空间,有力地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在3个月前刚交付使用的下城区王马里蓝领公寓,“这个公寓是由征迁完成的农居房改建而来的,为下城区的一线蓝领提供了345套房源。”下城区“三改一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私搭乱建的农居房。随着“三改一拆”工作的全面推进,这片农民房被迅速拆除并完成改造,成为杭州2018年新“六场硬仗”中,蓝领公寓(临时租赁住房)建设工作的一项成果。
在拱墅区的热电城市综合体项目现场,记者们亲眼见证了一个老旧工业地块如何变身成为城北新地标:以热电厂烟囱为中心辐射开来的10亩广的烟囱广场,将成为周边居民茶余饭后休闲休憩的场所;热电厂原址将进行原汁原味的修复,成为记录城市变迁的工业遗迹……未来,注入新功能的热电厂原址将继续引领北大桥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
走进余杭径山这座“大花园”,记者们被花海、长乐林场等壮美景观所震撼。当地干部认识很早就意识到,“如果没有文化和产业的支撑,再美丽的风景也无法持续焕发活力。”因此近年来,径山借“三改一拆”的东风腾出新空间,先后引进金融小镇、创龄小镇、微电影小镇等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引领和带动大径山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同时,作为禅茶文化的发源地,径山也正在打造的“禅茶第一镇”,对镇上进行立面特色改造,将禅茶文化延续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临安区通过拆后利用,将一部分用于农村停车场、口袋公园、休闲广场等节点建设和复耕复绿;一部分用于宅基地“调剂”,灵活确定和调度农村建房指标,满足群众合理建房需求。今年以来,全区共拆出土地139.99万平方米,已利用126.54万平方米,拆后利用率高达90.39%。
“通过‘三改一拆’,拆出了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新平台,也同时进一步加快了杭州城市国际化进程。”市“三改一拆”办负责人表示,通过“三改一拆”行动,进一步加快了城乡投资建设步伐,加速城市有机更新和“低小散”企业提升改造,推进新型城市化健康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和城乡面貌。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推进乡村振兴
整出“千万工程”新样本
“杭州的小城镇各有特色,值得挖掘!”在走访几个小城镇后,记者们纷纷感慨,“有的注重产业培育,有的注重文化挖掘,有的小城镇就在绿水青山上做文章,这些样本给全国其他城市的小城镇建设,给出了启示。”
在临安於潜镇,一场大围墙整治的发展之路,引起了记者们的兴趣。在镇上的后渚村,大围墙整治后拓宽了马路,村里建起了“夜宵一条街”,店面出租为村集体增收11万元,还带动了沿街农民房房租上涨;而在鹤山巷一家煤场的大围墙,推倒后在空地上建起了停车场;土地复垦后,竹笋交易市场重新活跃了起来;随着交通主路的疏通,村里的化田寺每天能够接待满载两三辆大巴车的游客……
转去临安昌化的滨江路上,则是另外一番盈盈绿色。经过小城镇综合整治,昌化俨然成了一座“聚秀山水之城”:晚上,这里灯光璀璨,是昌化人民新的“生活圈”;而不远处的昌化国石文化城,集聚着50余家鸡血石商家,经过立面、周边停车场改造提升,再次聚起了人气。
在临安的温泉小镇湍口镇,看到了另一种业态。今年,湍口镇以规划设计为引领,围绕温泉特色产业发展,将做好环境建设、配套建设两篇文章。如位于湍口村的芦荻广场,一年前还是整片的菜地和猪栏茅房,去年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了集中拆违、征地行动,目前该广场改造成包含温泉体验以及党建宣传两大功能。游客不仅可以免费体验天然温泉水,还能更好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
在富阳东梓关,回迁安置房远远看去,如一幅天然绘就的水墨山居图,引得来访的记者们争先拍照、摄像记录。当地村民回忆,前些年,年久失修老宅危房、私搭乱建棚屋让整个村子看起来杂乱无章,通过拆与改,沿富春江景观带正发展江鲜馆和精品民宿,不仅环境变好了,还提高了村民整体收入。村里还规划着,要整个村落以跨文化发展、跨产业融合、跨门类整合为主题,打造成一个以创新设计等为主导的产业示范区。
走完现场,记者们不约而同地抛出了同个问题:在整治完成阶段性创建任务后,长效管理怎么做?
杭州已经给出了“良方”。
不久之前,杭州出台了一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指导意见。“我们将指导建立健全‘一加强三整治’工作机制和多元化资金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依托综治工作平台、市场监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四个平台’,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能力,确保‘六乱’无反弹,设施有人管理、有钱维护、有章可循。”杭州市小城镇办负责人表示,“将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小城镇环境整治,进一步实践‘千万工程’,整出发展的新样本。”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