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金乐走进乡野城陌进行文化采风。
“秦王政二十六年,置富春县。东晋太元年间,为避简文帝太后名讳,改为富阳。”富阳现存最早的县志是明正德十六年重刊本,那么,有没有比县志记载更早的物证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真有人从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中找出来了:“王羲之的《谢范新妇帖》中,还是‘富春’,到了儿子王献之的《古法帖》里,却已成‘富阳’。由此可见,‘富春’改‘富阳’的确是在简文帝时。”
近日,由富阳区史志办编辑、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富阳的文澜隧道》一书,首次正式披露了这个新发现。
该书约25万字,你肯定想不到的是,这本书的发端,始于全国第二届“书香之家”获得者、富阳乡邦文化研究者蒋金乐的微信。他从2015年初开始把微信当作平台,每天会给自己布置“功课”,每日一题,一则千字文,一天不落地写了两年多,将阅读、考据的成果沉淀下来。
蒋金乐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特别的切入口,从蔚为大观的华夏文化,从某个文化名人的行迹与著作着手,写历史上的某个富阳人。“嗬,原来这里藏着一个富阳人。颇有一种墨林遇乡贤之感。”
为什么书名叫《富阳的文澜隧道》?蒋金乐解释道,因为要穿过一个伟大的名字,去发现一个同样伟大的富阳人。因此,封面罗列了不少签名,如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辛弃疾等,名字如雷贯耳,签名却少见。
《富阳的文澜隧道》选题虽是厚重的历史文化,文字读起来却很轻松,从札记的标题中就能感知“不那么学究气”,比如《元四家“朋友圈点赞”》《大人物也有好玩的八卦》《吃出了名诗的一个饭局》。
“术有专攻,蒋金乐现在攻的便是这门学问,把自己削成尖,插进过往的深处,时间的缝里——像尖的刀,插进活物的命门,活物死了,刀活了,沾了血,看上去更有刀的威风。”正如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序言中所评价的,“洋洋三十三篇札记,把家乡富阳的人文底子搜个遍,翻个身。”
“我们知道赵子昂是黄公望的老师,殊不知赵子昂的老师是富阳人,中峰和尚!还有,对许敬宗、夏震武等人,历史评价有失公允,应该翻案。”蒋金乐像山里人掏笋一样把竹鞭“革”到底,“我们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回头一看,有那么伟大的一个人站在阴暗处,被历史的尘埃所蒙蔽。当你擦去这层尘埃,他就发出了耀眼的光。”
这几年,蒋金乐一直在埋头深挖“富阳的文澜隧道”,参与黄公望隐居地、夏震武灵峰精舍等文化复建项目。但凡有国内外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媒体记者参访富阳,需要讲讲富阳的人文掌故,蒋金乐是不二人选。
“历史上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都没留住,不是因为不好,而是因为时代不与它要好了。文化,才是一个城市的根和魂。”关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老家具的研究,蒋金乐目前已积累了厚厚的文稿。不过,他说,不急于出书,“因为有不断的新发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