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杭州第六中学90岁的诞辰。这几乎是近十年来,学校最庞大的一次“生日派对”。过往的现在的,国内的国外的,当学生的做老师的,耄耋之年的正值青葱岁月的,都心怀着深情和感恩,从四面八方赶来。
历九十风雨桃李芬芳结硕果,树百年大计辛勤园丁育俊才。90年里,杭六中见证了中国的风云变幻、大国崛起。而在教书育人上,她更是“举重若轻”,执著于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探索,在每个学子的生命中打上了牢牢的六中印记。
伴随着杭六中的90周年校庆,校友们脑海中的六中往事,又变得清晰起来。
最珍贵的特殊礼物——他赠送给母校“院士书架”
杭六中90周年校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树锋再次回到母校,还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院士书架”。书架上摆着不少两院院士的著作,更有意义的是,书上都有院士们亲笔题写的对六中的祝福。
“我希望六中的学弟学妹们,在科学氛围下成长。当他们看到这些书后,就仿佛和院士们面对面。接下来‘院士书架’上的书会越来越丰富,我会负责跟院士们邀书。”书架上,也有一本杨树锋的著作,封面上是4个人在沙漠里勘探油气,杨树锋就是其中之一。
“我国著名的‘西气东输’工程,也有六中人的贡献。”杨树锋说,在修建油气管道前,必须要勘探哪里有油气,所以经常要徒步深入沙漠,非常艰苦,但学生时代在六中的历练,让他坚持了下来。
杨树锋1960年进入杭六中读书,那时学校的劳动教育很有名。学校在现四季青附近有个农场,每周都要徒步去那里劳动。学校在梅家坞附近也有设点,当时他和同学们是拉着小板车一路走过去的。“这样的经历,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坚持在沙漠里奔走。”
最有韵味的历史画面——他记忆中深藏着“白墙黑瓦”
“我的记忆中痕迹最多的就是柴垛桥,因为桥边有母校杭六中。”杭州市教育局原副巡视员张汶,1971年至1974年在这里读了3年初中。7年后的1981年,他又回到母校当了5年老师,每天走过柴垛桥和柴木巷。
张汶读书的年代,杭六中是一所大学校,鼎盛时初高中学生加起来有2600多人。学校本部在柴垛桥以南百米的柴木巷里,校后门通佑圣观路,分部就在柴垛桥西面。“校分部是清末李鸿章出资建造的安徽会馆改建而来的。典型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石雕砖雕木雕精美无比,气势恢宏。”张汶记忆犹新。
当年杭六中文宣队在杭城很有名,经常有演出。张汶参加过校文宣队一个名叫《大寨亚克西》歌舞节目的演出,指导老师是陈黎明。“陈老师音乐素养很高,特别是钢琴弹得很好,后来调到市教育局专门负责全市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工作。”张汶说,像陈黎明这样水平高的教师六中当年有一大批,比如当过钱钟书研究生的马成生老师,担任过国共和谈翻译的姚棣馨老师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质朴平凡的感动——她把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六中
高佳蓉坐在那里,回望过去满脑子都是与六中有关的37年岁月。这其中的6年是在六中度过的学生时代,剩下的则是以老师的身份扎根于此。
1971年,高佳蓉分配回母校杭六中。“一个班50多位生龙活虎的小精灵,要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对新老师来说可是个大难题。”高佳蓉笑着说,当时觉得老师好难当,但每每遇到困难,校领导和语文组的同仁们就帮忙分析、传授方法,当时感觉特别贴心。
“那时候,学校对年轻教师特别重视,经常让我上公开课。”高佳蓉回忆说,有一次是面向全国的名校长,压力很大导致自己茶饭不思,反复模拟上课的细节,校领导们也不断帮我磨课,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最终,这次公开课获得了名校长们的高度评价。
“细算一下,我在六中当了31年语文教师、28年班主任。教过的学生至少3000人。当初那些小苗苗现在活跃在各行各业,我感觉特别自豪和幸福。”
最具里程碑意义的课改——她因选课走班文化艺术两不误
校庆典礼现场,一位落落大方的女主持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叫姜郦,是学校2017级毕业生。
10月13日,小姑娘还将出现在韩国釜山电影节上,由她主演的电影《漫游》将角逐新浪潮竞赛单元。
回首在六中的3年,姜郦很庆幸自己的选择。她小学时就是上城区艺术表演团的一员,为了延续艺术特长,她选择了杭六中。“六中是最早做选课走班的初中,走班太适合我啦。”姜郦说,每天除了主课,平均还有2堂课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六中的艺术课程特别丰富,音乐剧猫、我是演说家、摄影等课程,小姑娘在三年里修读了个遍。此外,她还是学校艺术团团长,三年获得了3次市艺术节戏剧项目一等奖。这样的经历也使得当下的姜郦表演、主持、摄影样样精通。
艺术特长越来越出挑,姜郦的文化课也很出色,同样得益于选课走班。“因为我们主课也走班,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这也大大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
最终,姜郦以出色的文化课成绩被保送到学军中学。
春风化雨九十载 教改弄潮又十年
从前身创建于1928年7月的上海私立君毅中学,到1952年2月与私立安徽中学、止戈中学合并为杭州私立联合中学,再到1956年2月改为公办中学,同年7月更为现名,杭六中九十载办学,弘文励教,青蓝相继,学校秉承“厚德载文”的校训精神,不断追随时代的进步,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无论是“黑暗中的薪火传承、与共和国同成长的不凡历程”,还是“走向新时代的内涵发展,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探索”,九十年历程中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为今日六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尤其是从2014年开始,学校立足于课堂和课程,双线并轨实施课程改革,将教学改革从“适性教学”拓展到了“适性课程”。以“小班化教育、个别化教学,选择性学习;多样化课程,走班制教学,学分制评价”的思路,实行“选课走班”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班级授课制,采用全学科、全时段走班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创新;改变传统班主任管理方式,采用成长导师制,在育人引领上创新;改变管理结构形式,采用项目制突破管理难题,在管理变革上创新;改变单一评价模式,采用学分制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机制上创新。
“不忘初心,筑梦前行。我们以‘育梦想学子、做幸福教师、创美好教育’为目标,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梦想校园。俱往矣,待百年校庆,更胜今朝。”校长陈立英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